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7月19日上午召开。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大会作报告。
报告提出,向“再造一个新中山”进军,力争2035年前实现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聚焦“八大重点”争一流、创一流,不断开创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重点一
【坚定不移推进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奋力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争一流、创一流】
抢抓深中通道即将建成通车的重大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唱响珠江口东西两岸“同一首歌”,努力在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上走在前、作示范。

•坚定走好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持续深入推动“六个一体化”;搭建多层次对接平台;谋深做实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
•深化广佛中协同发展,推动“北融”闯出新路、取得实效。
•深化与港澳深度合作,探索“港澳科创+中山制造”“港澳青年+中山创业”“港澳人才+中山生活”。
重点二
【坚定不移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上争一流、创一流】
依托深中通道这条开放大道、黄金大道,改革开放再出发,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集成式改革。围绕“百千万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在市直管镇体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营商环境、城乡管理、医疗卫生、社会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加快形成一批创造性、引领性改革。
•全面构建开放大格局。全力构建开放的轨道交通格局,全力融入开放的航空交通网络,全力构建开放的港口航运体系,全力畅通开放的市内交通体系。
•加大步伐开拓国内市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动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
•深耕国际市场。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厚植外向型经济新优势。
重点三
【坚定不移打赢打好“工改”攻坚战,支撑制造业当家,奋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争一流、创一流】
深入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掀起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高潮。

•念好“工改”“五字经”。要耐心“谈”,要稳妥“移”,要坚决“拆”,要高标“建”,要大力“引”。
•加快推进建设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把翠亨新区打造成为大湾区里的璀璨明珠;高水平规划建设火炬开发区(民众片区),打造中山高质量发展主引擎;高水平规划建设岐江新城;打造北部三镇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三角高平化工园区,打造大湾区微电子产业高地。
•全力推动中山“新十大舰队”扬帆远航。力争2025年工业投资突破1000亿元,力争5年内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规上企业覆盖率超80%,力争2025年实现百亿产值工业企业超10家;聚焦氢能“制、储、运、用”,加快规划布局新能源产业“新赛道”;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着力构建大招商工作格局。坚持“一把手”抓招商,激发民间投资热情,写好新时代“侨”文章。
•扎实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招引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围绕制造业全生命周期谋划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四
【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和人才强市建设,奋力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争一流、创一流】
坚定不移举创新旗、走创新路、打创新牌,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以创新引领中山新一轮大发展。

•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主动对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努力打造大湾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力争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超3000家。
•强化教育人才支撑。全力建设教育强市,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重点五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奋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争一流、创一流】
镇村就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奋力闯出一条镇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来。
•激发“镇”的活力。深入推进强镇扩权赋能改革,做实做细“两区一镇”改革试点,探索赋予镇街更多管理权限;深入推进片区统筹;实施“先富带后富、镇街结对协同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焕发“村”的魅力。要规划先行,要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要推动农民增收致富,要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
•提升“城”的品质。各镇街按照“城”的标准,在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镇面貌、功能配套方面全面升级;着力推进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要提升城市形象。
重点六
【聚焦建设更加美丽中山,坚决打赢打好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奋力在绿美生态建设上争一流、创一流】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走出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山路径。

•坚持科学治水、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
•全力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深入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持续深入开展“千企万民齐种树”“万棵榕树进乡村”等活动,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扎实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探索绿色“工改”路径。
重点七
【浓墨重彩书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奋力在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上争一流、创一流】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扎实推进“文化兴城”建设,全面提升中山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

•凝聚“再造一个新中山”的精神力量。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争创全国文明城市“1+10”行动。
•打造大湾区文旅消费大市场。建设近悦远来的文旅消费目的地,力争5年内实现过夜旅客和旅游总收入翻一番;打造乡村旅游消费目的地,加快点燃农文旅融合新“爆点”;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把五桂山建成大湾区生态旅游新高地。
•在对台工作中发挥好中山独特作用。办好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吸引更多台胞到中山投资兴业。
重点八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奋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争一流、创一流】
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比一年更红火。
•着力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导向;要强化优质医疗资源供给, 打造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城市;要做深做实“一老一小”两篇文章。
•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山、平安中山。全力争创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城市。
•着力打造社会治理中山样板。大力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闯出具有中山特色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
编辑 汪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