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成了镇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几天,在“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市古镇镇,村民区锦洪成了镇里谈论的焦点,原因是他作为古镇镇的私人业主,第一个参与了中山市“工改”(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要把一片私有的低效厂房变成“光电科创园”。区锦洪为什么会主动参与“工改”,其“工改”项目进展如何?6月2日,记者赶到古镇镇曹二村,进行了实地采访。
愿做古镇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记者到达位于曹二村的中山市雅威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下称“雅威照明”)时,作为公司董事长的区锦洪正和老朋友区智聪边喝茶边谈新厂房合作事宜。雅威照明就在古镇镇曹二村东岸中路辅路,旁边就是横琴大桥。“我们都是曹二村人,而且住得很近,随时都可以谈,你们先采访。”区智聪说。虽然区锦洪的新厂房还没有开建,但区智聪已经上门多次,请老朋友给他留800平方米,用来筹建公司的总部。
区锦洪今年65岁,自称是古镇镇的第一代“万元户”,几十年一路走来,烧制过红砖,经营过花木,最后投身照明产业,专注室内外节能灯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去年,中山市的‘工改’新政出台后,我做了仔细研读,认为前瞻性强,而且非常接地气,就第一时间响应了市里的好政策。”区锦洪说,基于这一考虑,他愿做古镇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希望带动其他企业家,抓住土地控规调整的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工改”。
破旧立新 筹建“光电产业园”
区锦洪快速响应“工改”政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厂房已经到了非升级不可的程度。
在曹二村东岸中路辅路,区锦洪的地块面积为20亩,是1997年购买的。购买后,他就按照当时的政策,及时修建了办公楼和生产厂房,其中厂房面积为13.6亩。生产厂房为砖混结构,锌铁硼顶,这是当年最流行的厂房。然而,经过20多年的风雨洗礼,厂房已经是千疮百孔,不堪重负。“我经常去厂房里谈事情,遇到下雨天,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一旁的区智聪深有感触地说。
设置在公司一楼大厅的茂邦光电科创园沙盘 记者卢兴江摄
老厂房破旧的同时,其产生的收益也是越来越低。去年,厂房进驻有5家灯配企业,年产值仅为800万元,是典型的低效工业园。申请参与“工改”后,区锦洪请人设计了新的高标准厂房,产业定位是光电科创园,拟投资6000万元。按照政府的相关要求,完成“工改”后,光电科创园的年产值需要达到6000万元以上,上缴收税480万元。“实际上,我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年产值上亿元。”区锦洪说。
原厂房已清拆 时机成熟即可开建
在雅威照明公司办公楼一楼大厅,“茂邦光电科创园”的沙盘刚刚组装完成。沙盘显示,新厂房高8层,总面积30780平方米,配备有8个电梯。采访时,区锦洪把记者领到了办公楼的楼顶。站在楼顶俯瞰13.6亩的“工改”现场,旧厂房已全部完成清拆,土地非常平整,只等开工建设新厂房。对于何时开建科创园的问题,区锦洪说施工单位和总承包商均已确定,正在等政府的规划报建和施工许可。“如果一切顺利,6月27日即可打下第一条桩基;13个月后,科创园可投产使用。”
区锦洪的旧厂房已经完成拆除。记者卢兴江 摄
“自去年以来,我的切身感受是,不管是古镇镇的职能部门,还是新成立的‘工改办’,他们都在用心用情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服务,‘工改’过程需要办理很多的手续,全都是政府职员为企业跑腿,作为一位村民,也是企业负责人,我真的很感动,也很感谢。”区锦洪动情地说。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