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忆香山征文(成人组)| 小时候的炒米饼
栏目:推荐 来源: 邓苑甜 发布:2022-12-27

春节前夕,步入繁华的街市,街边摊位上有着琳琅满目的年货:翠香的油角,爽口的爆米花,色彩缤纷的糖果,圆圆的炒米饼……看着林林总总可以买到的年货,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自制的年货炒米饼,那种快乐便会充盈在心头。

80年代与90年代的中期,那时候的古镇并不像现在那样商业繁荣昌盛,人们主要以务农为主,他们都勤劳、朴素,大部分过年的年货都是自制的。其中,炒米饼是最重要的年货,春节前夕制作它,是古镇人过年前的“重头戏”。

“各处乡村各处例”。说起古镇的炒米饼,我认为它一点也不亚于阳江的米饼。那到底炒米饼如何做?虽然已过去很久,但回忆起来,却又让人回味无穷。炒米饼,顾名思义,第一个工序肯定是炒米了。小时候,妈妈会在做炒米饼的前几天,用大锅炒上十斤八斤的米。记得小时候,妈妈炒米时,那颗颗的米,随着锅铲的翻动,以及火候的控制,那米越来越黄,越来越黄,那米香越来越浓,越来越浓,站在旁边的我,如果不是有妈妈的监督,真的是恨不得抓上几把放进嘴里好好地嚼。炒米完成了,并不意味着可以做炒米饼了。妈妈还会拿炒好的米去加工厂碾成粉。碾成粉后,妈妈就用一个大缸瓦盆,进行和面团了。炒米粉、白糖、芝麻、绿豆粉、花生粒、猪油和水都放进缸瓦盆。那一大盆的料,小时候嘴馋的我,一味地看着妈妈用双手用力地搓,全然忘记此时是寒冬,忘记了妈妈额头渗满了汗珠。妈妈费了很大的劲儿将盆里的料弄成面团后,准备就完成了。

准备做好了,也不意味着就能做炒米饼了,因为做炒米饼必须要工具:饼模、饼锤和烘饼炉。想起这三样工具,感觉挺有趣的。最有趣的要数饼模了。饼模是打饼的模具,没有它,就没有成型的炒米饼,那时候的饼模有花朵、鲤鱼、寿桃、福字,花朵的花开富贵,鲤鱼的生生猛猛,寿桃的寿比南山,福字的福如东海,每一个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想起,可有意思了。

料和工具都准备好了,别开生面的做饼大战便开始了。记得那时候,妈妈在揉面团,我和两个姐姐就在捶饼。我们先将适量的面团放进饼模,中间放一块早早腌制的白糖肥猪肉,再铺上一层面团后就抡起饼锤敲打面团。锤面团可是一个技术活,用力要适中,力太大了,烤出来的炒米饼会很硬;力太小了,面饼就很难成型。记得小时候的我可小心了,反复捶打后,就将边缘的面团用小刀割掉,继续放进妈妈揉的面团里,然后就轻轻地敲打饼模的边缘,两下、三下,成型的炒米饼就脱离了饼模,被送进了烤饼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烤饼箱。现代人如果看见老式的烤饼箱,肯定说它是一个柜子。这个“柜子”有三层或四层,每一层都是一个有网的抽屉,方便烘烤放成型的炒米饼。烘烤箱的最后一层是空的,方便放炭炉烘饼。烘烤箱一般是富裕家庭才有的,没有的家庭是需要借烤饼箱的。为了借用方便,烘烤箱两头各安有一个十厘米左右直径的圆环,借用的时候,人们就是用竹竿圈进圆环,挨家挨户地送去做炒米饼。

就这样,随着敲打饼模的咚咚声,妈妈揉粉团,二姐和我捶饼,大姐放饼,奶奶生炭炉,这流水线是那么地流畅,大半天工夫,我们最好了上百个炒米饼。到了这个时候,也许你会问,可以吃炒米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炒米饼必须要烘烤一定的火候才行定下型了。定型的过程,是一件煎熬而又美好的事。煎熬的是,妈妈必须守候一晚,轮流将各层的饼换层,翻转饼的正面与反面,直到每个饼都硬中带脆。如果这一个工序稍有不留神,饼就会烤焦了。妈妈可是很乐意做这事的,因为每年这个时候醒来,总会吃到香脆可口的炒米饼,现在想起来,可是美好的、温馨的回忆。

回想当年是美好,闭上眼,那香香的炒米饼,似乎仍在齿颊留香。回到现在,为了方便的古镇人,已不再做炒米饼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摊上已做好了,没有当年温暖的炒米饼。虽然它们也很好吃,但已经没有当年的味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那烘烤箱又穿街过巷后停留在我家?什么时候过年前,家中又想起那咚咚的锤饼声……

 (作者:邓苑甜)


下载中山+ 关注“品忆香山”主题征文活动最新进展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张鹏  三审 徐小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