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正式实施,该法系统总结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经验,有力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化《反有组织犯罪法》宣传贯彻,营造全民参与扫黑除恶斗争良好氛围,东区街道综合治理办公室联合“香山法苑”法治建设品牌共建单位制作了一部公益普法视频,快来看看法律专家是怎么介绍这部扫黑除恶专门法的。
问:以前没有《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时候,国家如何打击“有组织犯罪”?
答:以前没有《反有组织犯罪法》的时候,我们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刑法》讲求对犯罪行为本身进行定义和评判,侧重于实体方面;《刑事诉讼法》讲求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的具体方法,侧重于程序方面。但由于“有组织犯罪”的案件,案情比一般犯罪复杂,只靠《刑法》《刑事诉讼法》不太够用。
因此,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各自对“有组织犯罪”的定义和办案流程进行了细化规定,通过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让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工作快速的推动起来。
问:在现行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情况下,推出《反有组织犯罪法》,两者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答:随着我国法治水平的提高,打通各部委间对有组织犯罪的评判标准,统一对有组织犯罪的办案程序,成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
《刑法》有四百多条罪名,包括财产犯罪、人身犯罪等所有犯罪类型,讲究大而全;《反有组织犯罪法》专门用于对应各种有组织性的犯罪,例如“黑社会”、“恶势力”、“保护伞”等情况,讲求专而精,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另外,由于“有组织犯罪”通常涉案人数多、犯罪链条长、持续时间长、犯罪事实多、存在保护伞等复杂情况,办案过程中可能需要跨区域、多部委联合办案,《刑事诉讼法》无法细化支持这部分规定,因此《反有组织犯罪法》除了在罪名本身上进行了定义,对各部委间的协同办案也制定了相应规范。
问:对群众来讲,《反有组织犯罪法》有什么直观的帮助么?
答:本次《反有组织犯罪法》实施,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如何平衡这一点上做了更精确的尝试。
例如,本次《反有组织犯罪法》明确定义了,通过“软暴力”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属于“有组织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纠集一群人到经营者的门面静坐,导致经营者无法正常开展经营这种情况。
又例如,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主体责任,避免未成年人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被教唆、被诱骗实施有组织犯罪等。
还比如,明确民政部门会同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等的主体责任,对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候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查,避免黑恶势力渗入基层。
实施《反有组织犯罪法》,依法严惩黑恶犯罪!
【特别鸣谢:广东卓建(中山)律师事务所】
编辑 唐益 二审 谢琼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