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研、产业注入“即来即用”力量!中山市技师学院“湾区检测服务中心”揭牌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廖安安 发布:2025-04-29

4月29日,中山市技师学院“湾区检测服务中心”签约及揭牌仪式举行。中山市技师学院与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殊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康基地集团”)签署合作意向书,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产业转化等领域,以共建“湾区检测服务中心”为支点,深化“技能+科研”协同创新模式,将“人才-科研-产业”一体化生态建设深度融入中山市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之一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中山打造“湾区药谷”战略目标落地。

签约现场。记者 江慎诺 摄

中山市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合作将教育链嵌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链,打破了以往的“单一输送”模式,实现“生态共建”,将有力推动产教融合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中山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培育更多高技能水平人才。

“技研”模式走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

根据合作意向书,三方将基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原则,以“技能+科研”模式,构建“理论-技能-产业”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成果产业化;共建产教联盟、实践基地,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闭环生态;整合院校科研资源和企业技术设备,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中山市技师学院“湾区检测服务中心”签约及揭牌仪式现场。记者 江慎诺 摄

具体而言,中山市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定向输送食品加工与检验、环境保护与检测等专业学生进入科研与产业一线。通过“技能小将”科研助理计划,选拔优秀毕业生进入研究中心科研团队担任助理,参与健康基地集团实际项目,让拥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成为实验室“摆渡人”,助力实验成果更快走出“深闺”。研究中心将提供科研导师团队及前沿技术资源,健康基地集团将提供实践机会、产业化平台、技术设备等资源支持。三方合力将有效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促进学生更高质量就业。

三方还将共同组建“三师联创”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与师资培训,把实验室里、生产线上的真实问题转化为课堂课题,形成“问题导向-技术攻关-应用反馈”的闭环培养模式,实现学科前沿知识、产业化经验与实操技能的深度融合。


食品化工系学生正在练习。记者 江慎诺 摄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三方合作打破传统校企合作的物理边界,以中山市技师学院“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与研究中心的优势资源和人才智慧为基底建设“湾区检测服务中心”这一实体平台,让研究中心的尖端科研能力、技师学院的技能人才储备与健康基地的产业集群优势形成化学聚合,创新“共享实验室”模式,重点布局特殊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价、功能性成分检测、药品生产工艺验证等关键技术环节,为健康基地集团企业提供“从研发到上市”的全周期检测支持,目标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专业化、开放型检测服务与技术创新平台。

技能人才“跨界”科研有了“直通车”

签约仪式上,两名穿着校服的学生列席。他们是来自中山市技师学院食品化工系的学生冯键希、吴傲然。这次合作,为他们“跨界”科研提供了一条“直通车”。5月6日,两位“检测工匠”将正式到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贵细中药材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实习,还有机会入职该中心。


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正在竞赛基地训练。记者 江慎诺 摄

“从没想过自己从技工院校出身,有朝一日能穿上科研人员的‘白大褂’。”冯键希笑着表示,在竞赛队历练两年,他的检验检测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像分光光度法,之前只能做到3个9到4个9之间的线性,现在可以做到5个95到6个9的线性,几乎达到竞赛满分水平!”在冯键希看来,自己非常幸运,以往学长学姐的实习和就业去向多为企业,而他可以迈入科研中心的大门,“我希望帮助研究人员推进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让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留下自己参与的痕迹。”

“我特别期待到那里去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设备!”作为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的课代表,吴傲然尤为热爱检验检疫,充满挑战与突破乐趣的课程学习在他心里种下了一个“科研梦”。这次实习机会,让他“梦想成真”,“老师给我介绍过,他们所需要的技术和我们课堂所学十分契合,我会继续精进技术,为研发成果更高质量面向市场贡献力量。”

近几年来,中山市技师学院平均每年向社会输送2000余名毕业生,其中90%以上在中山本土就业。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学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不断推动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我们的学生有扎实理论,也有过硬技术,除了企业的技能岗位,我们希望学生也能进入科研院所,在更广阔的天地展露一技之长,这次合作正是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学生赋能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据悉,本次重点合作的食品化工系共有5个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约250名学生。

健康基地集团党委委员涂莉透露,她了解到中山市技师学院学生十分“抢手”,基地内中智药业、咀香园等不少企业都和该学院有着良好合作,对学生评价很高,“这种‘科研助理’制度不仅为技能人才开辟职业新赛道,更让科研界、产业界直接获取‘即来即用’技术力量,三方合力可以不断提升药品研发制造品质,把中山食品板块打造得更加丰富,闯出中山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新天地,拓展更多可能性。”


编辑 江慎诺  二审  黄凡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