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观察㉓|“工改”三年 ,腾挪工业用地1500亩,阜沙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卢兴江 通讯员 李小凤 发布:2025-03-2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近三年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不仅对产线进行了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还增资扩产,新建了工业厂房,为企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今年是收获之年,公司已将营收目标锁定在增长25%,是时候大干一场了。” 广东兴达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泽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心中的兴奋与自信。
康澳 5G 共性产业园。阜沙宣办 摄
兴达电子的华丽转身,无疑是阜沙镇 “工改” 攻坚三年的一个生动缩影。3月25日,阜沙镇 “工改” 三年的统计数据新鲜出炉: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1500亩,吸引投资32亿元,61个项目开工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工业厂78万平方米。这些沉甸甸的数据,正为阜沙镇迈向高质量发展铺就坚实的基石。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发展版图中,中山市阜沙镇经济体量相对较小,既无便捷交通枢纽加持,也缺乏突出的产业集聚优势与优越区位条件。然而,自2022年起,一场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简称 “工改”)的攻坚战在这片土地上强势打响,如汹涌浪潮,彻底改写了阜沙的发展轨迹。历经三年砥砺奋进,阜沙镇成功打破发展困局,开启全新征程,其 “工改” 之路堪称区域发展变革的典范样本。

上南村: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
3月25日下午,在阜沙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实地走访了三个 “工改” 项目现场,分别是唐尚高端制造产业园、康澳5G共性产业园和欧华智能制造基地。步入园区,只见一栋栋崭新的高标准厂房拔地而起,气势恢宏。这三个 “工改” 项目均已竣工,其中康澳5G共性产业园和欧华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已基本完成内部装修。除企业自身使用部分空间外,剩余厂房正火热对外招商,展现出勃勃生机。
欧华智能制造基地工改项目现场。阜沙宣办 供图
唐尚高端制造产业园4栋厂房刚封顶就完成了招商。记者 卢兴江 摄
唐尚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占地超80亩,总投资达5亿元,将主导产业精准定位在智能家居、低空经济以及新能源新材料领域。项目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园区内6栋厂房中,有4栋刚一封顶便迅速完成招商,足见其吸引力。康澳 5G 共性产业园占地95亩,总投资7亿元,已建成的厂房和公寓面积超10万平方米,目前多家企业已顺利进驻,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欧华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占地88亩,由榄菊集团投资6亿元精心打造。记者走访时看到,新厂房显眼位置悬挂着醒目的招商广告牌,工作人员忙碌地穿梭其中,热情为前来咨询的客户提供专业、优质的租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 “工改” 增资扩产项目均坐落于阜沙镇上南村。待全部建成投产,预计年产值超过20亿元。站在新厂房的楼顶极目远眺,雄伟的小榄水道特大桥映入眼帘,厂房的高度与桥梁基本平齐,一幅现代产业与交通枢纽交相辉映的画面令人心潮澎湃。
直面困境:破旧局、谋新局
时间回溯至2022年初,中山市召开高规格的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动员大会。会上,阜沙镇郑重许下承诺:到当年底,拆除整理不少于400亩低效工业园用地。彼时,阜沙镇面临着重重严峻挑战。工业用地碎片化现象极为严重,超 90% 的工业用地权属分散在私人手中,权利人收储意愿普遍不强,且期望价值过高,土地零散分布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大规模、高效率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呈现低端化特征,大量低矮简陋的锌铁棚厂房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容积率不足 0.65,亩均税收仅2万余元,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阜沙“工改”专班成员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群众。阜沙宣办 摄
大会结束当晚,阜沙镇党委、政府迅速响应,连夜召开会议,第一时间成立 “工改” 指挥部,由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总指挥,下设六个工作小组,并迅速组建起一支由市直机关派驻干部、各职能部门以及各村(居)业务骨干构成的 “攻坚队”。同时,成立 “工改” 工作专班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党员干部纷纷冲锋在 “工改” 前线,为这场艰巨的战役筑牢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 “工改” 攻坚战,阜沙镇精心谋划,提出了 “四结合” 策略,即改造与城市功能定位提升相结合、改造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改造与精准招商相结合、改造与民生发展相结合。按照 “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优先、基础先行、平台完善、一体推进” 的工作模式,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为阜沙镇的高质量发展开拓出广阔空间。

创新模式:清拆招商齐头并进
 
此后,由镇领导亲自带队,六个 “工改” 小组迅速下沉一线,深入各个责任片区。他们挨家挨户摸底数、建台账,详细了解纳入 “工改” 范围的用地现状、权属单位、业主信息以及改造意愿。面对部分企业的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攻坚小组毫不退缩,日夜奔波走访,耐心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凭借真诚与执着,最终赢得了企业和群众理解和支持。在此坚实基础上,一份科学且接地气的《阜沙镇推进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的工作方案》应运而生。
阜沙智城云谷“工改”项目奠基。记者 卢兴江 摄
一处旧厂房被清拆现场。阜沙宣办 供图
针对土地碎片化和权利人意愿等难题,阜沙镇积极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联合整备连片开发的新路子。以上南村 “村企合作 + 单一主体归宗” 改造模式为例,将周边零散私人地块有效整合,先开展招商工作,再审批改造方案,成功实现产业升级规模化,村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阜沙镇 “工改” 指挥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年来,阜沙镇全力攻克工业用地碎片化、低效化等困局,大力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整备四大片区低效用地,腾挪出宝贵的产业发展空间,为高质量产业载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将旧厂房清拆、新厂房开建、招商引资等工作同步推进,“工改” 工作成效显著。通过 “工改”,上南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约 8 倍,村集体资产壮大超亿元;阜沙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约2.3倍,村集体资产壮大 4720万元;阜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约13倍,村集体资产壮大3160万元;卫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提升约2.8倍,村集体资产达到6350万元。
 
阜沙镇的 “工改” 实践,正以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在大湾区的发展进程中闪耀着独特光芒。

编辑  卢兴江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