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杨仙逸中学、杨仙逸小学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李鑫通讯员李洁莹 发布:2024-11-04

记者获悉,近日,杨仙逸中学会同杨仙逸小学,联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了座谈会,三校在资源的深挖利用、课程的一体化构建等方面达成了统一共识,在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方面迈出扎实一步。当天,杨仙逸中学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了本科优质生源基地签约及挂牌仪式

杨仙逸中学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本科优质生源基地签约。通讯员供图

在签约仪式上,与会代表首先观看了各自学校的宣传片,深入了解了各自学校的办学历史、教育理念和显著业绩。杨仙逸中学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举行本科优质生源基地签约及挂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在优质生源输送和人才培养上建立起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随后,杨仙逸小学、杨仙逸中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三校召开座谈,就如何充分利用廖仲恺、杨仙逸等爱国名人的文化资源,以及如何将这些资源融入大中小学的思政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现场交流。

此次交流会汇聚了学校领导、教师代表等多方意见,认为廖仲恺、杨仙逸等民主革命先驱的事迹,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更是进行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还能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建设,三校达成了以下共识:

首先,以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整合共同名人资源。三所学校作为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纪念性学校,名人文化资源是学校的宝贵财富,通过共享这些资源,旗帜鲜明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植大中小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

其次,加强资源共享和互动,增加三校互动,通过不同学段的课程理念和学生特点,采取同课异构,学术论坛方式做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培养思政讲解员,加强文化认同和传承,以高年龄段面向低年龄段的“同伴互助学习”方式来讲解,更好推进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后,三校将聚焦主题教育,以爱国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每年设定主题,加强布展策划,通过文字、图片、历史文献、多媒体互动等形式,统筹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生动展示爱国报国事迹;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打造“行走中的思政课”“场馆中的思政课”,巩固和深化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成果。



编辑  李鑫 二审  黄凡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