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5家高企在深圳签约进驻火炬高新区“工改”产业园
栏目:推荐 来源:央广网 发布:2024-07-17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龙腾湾区,“桥”见未来。7月10日,市委书记郭文海向到访中山的百企考察团企业家发出邀约:“欢迎企业家们到中山投资兴业、共创未来!”两天后的7月12日,“品罗创新”“纳利新材”等5家高新技术品牌企业在深圳宝安区集中签约进驻中山火炬高新区深中科创产业园,合计总投资6亿元,认购厂房总面积2万平方米。

“品罗创新”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4项技术专利,核心技术为电机技术、IOT及工业设计,致力于轻型家电小型化、无线化、个人化,已开发出多个畅销爆款产品。

“纳利光学”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聚焦光学级膜材及新能源胶带行业,拥有百级到千级无尘车间、高精度光学级薄膜生产线、新能源胶带生产线等。

“考拉妈妈”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2项国内外专利,核心技术为微电机、电加热及工业设计,聚焦轻便创新小家电,已开发出米家理发器等多个畅销爆款产品。

凤非梧桐不栖,一方面,深中通道通车加快了深圳优质企业进驻火炬的步伐;另一方面,为承接深圳资源要素外溢,火炬“工改”不断提速,一批批优质产业空间如雨后春笋,令人振奋。7月1日,深中通道通车第二天,深中科创产业园工改项目一期工程顺利封顶。从今年2月27日正式动工,仅用4个月时间,两栋近3.5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巍然屹立,创造了厂房建设的“快速度、高质量、超水平”。

“建”“招”并举,招商前置,厂房订制,产业链招商,外加“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火炬高新区低效工业园改造拥抱深圳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深中科创产业园建设上结出了硕果,站在深中一体化的大舞台上,深中科创产业园已抢得先机。

“建”高端园区

风从东方来。项目投资方把旗下火炬高新区的产业园定名为深中科创产业园,体现了企业家对时势的深刻把握,以深中通道为纽带的大湾区大联通大未来,深中科创产业园才应运而生。

深中科创产业园位于中山火炬高新区濠江路沙边片区,中国电子(中山)基地核心区,火炬高新区“湾区智谷”中心区,距离明阳集团总部基地仅200米左右。原为宫坂富士(中山)有限公司厂房,用地面积29亩,容积率仅0.36,土地利用率低,产出效益低。纳入火炬“工改”后,项目计划投资2.2亿元,以产业4.0标准新建4幢高标准厂房,总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容积率提升至3.5,产业用房面积提升9倍。

 

改造升级后,深中科创产业园将依托深中通道,利用自身产业资源和供应链体系优势,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产业,承接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外溢,逐步形成以落地、孵化、产业化、资本化为主业的四大服务体系,努力建成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集聚地。同时园区已同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共建技术转化中山基地,为入园企业在技术支撑、产业咨询、企业发展转型等方面赋能。

深中科创产业园项目从旧厂房拆除到动工建设,仅用时两个月;从项目动工到两栋厂房封顶,仅用时4个月。从项目封顶到入驻签约,踏着深中通道通车的节拍,成为火炬高新区工改项目的标志性工程,阐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特质,饱含着“快速、高效、专业、贴心”的火炬温度,印证着火炬“工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和决心。

说起深中科创产业园项目的快速推动,正由于火炬高新区党政领导高位统筹调度,由区党工委书记亲自挂帅,相关部门“一盘棋”推进,确保办事有速度,措施有力度,服务有温度。此外,火炬建立起推进“工改”工作的一系列机制和模式,如“片区-单元-街坊”规划三级管控机制,“管委会+国企”联合操盘模式,“工改”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和建筑设计方案评审机制,内部腾挪不停产改造保障机制,招商前置与厂房订制模式,“一项目一方案”管理服务机制,与10家银行签订协议量身打造“工改”项目金融服务。

项目启动之初,火炬高新区“工改”办和项目方对产业招商有高度的默契,在改造方案中,明确了产业定位。深中科创产业园项目举行旧厂房拆除仪式时,政府部门和项目方,政企同心,同向发力,广泛邀约深圳和中山的企业家前来参观,集装箱招商展厅作为施工现场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火炬高新区“工改”招商前置的一大创新和一段佳话。

深中科创产业园董事长黄韶海对火炬高新区的营商环境和服务理念高度认可,他表示,这是投给火炬高新区的“信任票”,就是“建”“招”并举,建高端园区,招高端产业,答好“深圳+中山”的时代答卷。园区将围绕“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转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引链强链,打造深中产业融合的精品园区。

“招”高端产业

深中科创产业园的最大投资方,深圳比科斯集团创立于2010年,是一家以创意创新为导向的科技公司,2015年10月新三板挂牌。该集团以资源整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业务覆盖IOT智能硬件、新材料、微光夜视器材、工业设计、航天、航空、智慧医疗及产业投资等,是新派创新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此次入驻签约深中科创产业园的5家企业,除了都是高新技术企业之外,还都是以比科斯集团为链主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入驻签约仪式上,比科斯集团董事长陈克勇表示,与区位、交通等传统招商要素相比,产业链驱动招商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火炬高新区“工改”办正是抓住了产业链招商这一创新模式,去年,成功推动了联速两岸科创园项目,成为产业“上下游,就在上下楼”示范项目。如今,在深中通道通车之际,以深中科创产业园为依托,把深圳企业家朋友聚集起来,举办政策宣讲和项目招商推介会,并最终促使这5家企业签约入驻深中科创产业园。

在建设园区之前,深圳比科斯集团是火炬高新区重点招引对象,火炬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钟剑多次赴深圳招商推介,表达火炬亲商惠商的诚意。火炬对标对表深圳,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类深圳化”营商环境建设,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最大的热诚和最大的努力为投资者保驾护航,做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钟剑表示,“火炬有足够的产业空间支持企业投资发展,有信心成为大湾区项目落地最快城市之一、服务最优城市之一。”

区“工改”办、区科促局等各部门和火工集团等区属三大总公司集中力量,联合攻坚,创新解决项目卡点和企业诉求,成为“工改”项目招商的工兵连和排头兵。正是由于密集互访、高效谈判、严谨评审,推动项目从洽谈、落户、动工、招商,全程不断刷新“火炬速度”。

“工改”,让产城焕发青春

深中科创产业园地处火炬高新区“工改”片区规划中的沙边片区,这里是火炬高新区工业发展的原点,具有产业先发优势。早先,这里传统制造业占比高,制造业种类繁杂,关联度不高,整体产出效益较低。“工改”以来,火炬高新区“立引擎、造空间、促转型、树标杆”,按照“规划引领、产业先导、破立并举、实绩为王”思路,大力推进低效工业园区改造升级。目前,这片工业区生机勃发,焕发青春。

目前,沙边片区已推进“工改”项目16个,项目用地面积达640亩,项目总投资达65亿元,以往的老旧厂区逐步实现原地升级,焕发出新的活力。整个沙边片区围绕电子信息、光电等支柱产业同步招商,引入了大批高精尖企业,工业老区焕发出勃勃生机,涌现出一批工改示范项目,开创了“上下游”就是“上下楼”的工改招商模式,成为全市可推广能复制的经验做法。

此外,火炬高新区推动“工改”空间革命,也加速了城市品质提升和现代产业风貌的建设。沙边片区已启动科技大道升级改造工程,由双向四车道提升为双向六车道,明阳隧道有望在明年春节前投入使用。未来沙边片区将成为完全开放、高效链接的活力园区,绿色生态、科技创新的生态园区,空间集约、功能复合的有机社区。

上半年,火炬高新区经中山市工改指挥部认定拆除整理用地面积907亩,拆除整理面积任务数排名全市第一;上半年,“工改”项目新增动工11个,项目用地面积615.27亩。

自2022年“工改”攻坚战以来,火炬高新区累计拆除整理面积3339亩,相当于全区同期新供产业用地面积1.8倍;累计动工“工改”项目72个,项目用地面积2443亩,已办理施工报建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是全市“工改”施工报建面积的五分之一。累计动工的项目总投资额129亿元,预计年产值约292亿元,年税收11亿元。火炬高新区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大力推动低效工业厂房改造升级,加速项目落地动工,以优质产业空间迎接“大桥时代”机遇,助力深中一体化,为火炬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火炬高新区工改办)


编辑  黄凡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