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建设何以成为中山“工改”成效“放大器”? |宏论“工改"
栏目:推荐 来源:南方+ 发布:2024-05-1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深中通道通车后,如果你想从中山西北小榄镇的永宁工业大道的“工改”园区发车前往深圳,你只需要先驶上西环高速,再转入中开高速,途经深中通道,大约1小时就能到达深圳。

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的中山,有不少高、快速路建成通车,全市的产业园区、企业也进一步享受到高快速路网带来的便利,产业互动效率持续提升。对于中山正在推进的“工改”而言,这场交通大会战,无疑也成了“工改”成效的“放大器”。

本期的《宏论“工改”》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山的交通建设,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工改”成效的。

一方面,到哪都方便的大交通体系,成了“工改”对外招商的最大“加分项”之一。

“工改”两年多来,已经新招引了两百多家优质企业。我在和一些企业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最看重的,大都是中山的区位优势——

湾区几何中心、三大都市圈交会、五大国际机场和五大国际港口环绕,这样的条件可太显眼了。

那中山要怎么把区位优势“变现”呢?大交通建设肯定少不了。如果没有便捷的交通体系,再好的区位、再“高大上”的“工改”园区,也只能是产业“孤岛”。

目前,中山正在打造“3312”的交通体系,也就是3条交通轨道、3条城市内环和12条快速路。预计到2025年,中山将基本形成“四纵五横”“三环十二快”的高快速路网;基本实现“60 30”目标,也就是从中山城区到湾区各城市城区60分钟可达,中山各镇街到深中通道30分钟可达。

在“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中山正谋划推进“海陆空铁”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打造内通外联的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今年4月刚刚开通的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即将与深中通道同步启用的深中航空港同步开通的深中跨市公交、正在加快建设的深江铁路、积极推进的深南中城际铁路及深中组合港等等,都将进一步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有了立体式、到哪都方便的大交通网络,便更有利于吸引全球客商,在“工改”园区投资的高性价比也就更容易被发现。

另一方面,通达园区“最后一公里”的路网建设,也优化着产业互动的“丝滑度”和“体验感”。

有了深中通道这一“咽喉要道”和十几条交通干线搭成的主骨架作为基础,要达到园区和企业之间点对点的联通效果,还需要靠那一条条“毛细血管”般的市政道路、园区道路来实现。

比如,从深中通道下了高速、抵达中山翠亨新区后,要怎么快速去到最近的一处“工改”园区呢?当然是要经过一条条市政道路。目前,翠亨新区也进入了路网建设的冲刺阶段,预计会在深中通道通车前新开通大约25公里的道路。

现在中山各个“工改”园区的招商标语大多都离不开一句“交通便利”,最大的底气,就是中山在构建“3312”交通体系的同时,正不断完善着产业园区周边的路网,不少镇街已经实现了全域产业园15分钟内就能上高速。

可以说,“工改”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融合发展,布下了一处处产业融合的落地点位,而交通建设则是以一条条线路,将这些“点”融入湾区一体化的网络之中。深中通道将促成大湾区版图的再次升级,交通赋能的“工改”,也将为中山集聚优质产业资源再添新优势。


编辑   黄凡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直属中小学2025年招生通告发布
原创 11587人浏览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