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晟轩:左手科创,右手大爱,做新时代“追光少年”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见习记者 方馨娉 记者 李颖奇 发布:2025-09-10

在中山市东区松苑中学,有这样一位少年。他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广东省工作委员会委员,曾作为全国少先队员代表赴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他是2021、2022、2024三年度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更是同学们眼中“会造AI的科技达人”。他就是近日入选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的东区松苑中学初二学生张晟轩。9月8日,记者来到张晟轩的家,走进他的成长世界,聆听他用热爱与坚持谱写的青春故事。

张晟轩曾作为全国少先队员代表赴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受访者供图

从二年级起步
用科技创新点亮生活

 “喜好和兴趣是最好的激励。当时看到别人做类似的事,觉得很好奇,便想自己动手试试。”回忆起与科技的初遇,张晟轩眼中满是光芒。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学习编程的他在老师推荐下,参加了第十七届中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凭借自主设计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斩获市级三等奖,这颗科技创新的种子从此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此后,张晟轩在科技领域的探索从未停歇,多年来保持一年至少一件的科创频率。五年级时,他专为视障人士设计的“智能之眼”成为最令其骄傲的作品。这款家居助手不仅能通过AI识别剪刀、钥匙等物品,在距离小于20厘米时发出语音提示,还能控制家电、播报温湿度,甚至具备人脸识别功能。“我希望能用科技帮视障人士们简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便利。”怀着这份初心,张晟轩耗时近一年,完成了硬件搭建、AI学习和版本迭代,其间还涉及画电路板、焊电路、3D打印等复杂操作。

进入初中后,张晟轩的创作热情依旧不减。他研发的“班级AI小助手”在广东省科技劳动教育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斩获一等奖。这款小助手能通过语音控制传达班级事务,还能辅助英语学习。“它可以用于双语翻译,其实就是调用了百度翻译的接口。”张晟轩介绍道,从硬件选型到软件搭建,再到对接接口,每一个环节他都反复打磨,只为让作品更实用、更贴近需求。

张晟轩从小学开始进行科创探索。受访者供图

 以行动“传帮带”
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人

“科技不仅改变自己,更应该带动更多人成长。”这是张晟轩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准则。

四年级时,看到同学们对LED灯感兴趣,张晟轩主动设计彩色小夜灯电路板,联系厂家生产40多个零件套装,在周末邀请大家一起组装。“看着同学们从生疏到熟练,最后点亮自己做的小夜灯,我特别有成就感。”此后,他又带领大家制作发光电子陀螺、太阳能交通灯,每一次都先自己画好电路图、备好零件,再跟同学们一起操作。

六年级时,张晟轩还和6名同样热爱科创的同学一起,组成科技兴趣小组。他们曾一同创作,利用傅里叶变换分析声音频率,发明出能识别不同杯子敲击声音的机器。“那段时间,我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敲杯子、调参数,虽然过程很曲折,但大家都乐在其中。”张晟轩说,这样的活动让同学都感受到科技的乐趣,打破“科技很难”的刻板印象。多年来,他和同学组队多次参加省、市科技创新比赛并获奖。

身为学校大队委和广东省少工委委员,张晟轩始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身与少先队及青少年相关的各类事务,以实际行动将少年担当融入社会责任之中。今年5月,他还赴北京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为全国12名少先队员代表之一为出席领导嘉宾佩戴红领巾。“当时既紧张又自豪,这让我更明白自己的责任:要以更好的表现,为青少年树立榜样。”他回忆道。

在学校,老师们这样评价张晟轩:“左手握代码,右手怀大爱,是新时代少年的典范。”

 以热爱为帆
奔赴更广阔天地

“我长大之后,想跟爸爸妈妈一样,当一名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老师,让更多人接触科技、了解科技,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思维,为国家尽可能多培养些人才。”谈及梦想,张晟轩眼神坚定。初中阶段,张晟轩的学业压力增大,但他依然能平衡好学习与科技创作。如今,升入初二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短期小目标:在初中三年内,争取拿到学科总分A+的成绩,考上重点高中,为实现科创梦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的称号,张晟轩坦言:“这既是荣誉,也是动力。”他说,未来会继续在科技领域深耕,争取创作出更多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品,同时也会坚持带动更多同学接触科技、热爱科技。“我想让大家知道,青少年也能通过科技为社会做贡献,只要有梦想、肯坚持,就能闪闪发光。”

采访尾声,张晟轩展示了他的最新作品,一个AI智能音箱。“哈喽,我是你的学习小助手,今天也要元气满满的学新知识哦!”精美的木质小盒子里传出语音助手灵动的声音。他专注着调试设备,一面向记者介绍起背后科学原理的模样,正是“新时代好少年”最鲜活的写照。“科创教会我的,远不止书本外的知识。”张晟轩笑着分享道,“它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变得自信,勇敢,从容应对学习与生活中的挑战。”而他逐梦的身影,也为更多青少年点亮了前行的方向。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0883人浏览   2025-09-10
深读丨22位老师和1个学生的课堂
原创 18252人浏览   2025-09-10
南中城际最新进展!兴中站主体结构封顶
原创 16235人浏览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