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20日)上午,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领导嘉宾上线我台《周五民声直播室》节目,围绕“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分享中山在耕地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改”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现有耕地不仅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生命线,更是维护中山生态平衡、守护城市发展安全线的战略屏障。2023年中山在全省首创“送图入村”行动,向全市258个村发放“耕地保护一张图”,严格审核各类非农建设项目用地申请,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寸土不让,守护好每一寸耕地。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科副科长尹维宁:“2022-2024年我市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超过2万亩,其中2023年 2024年耕地净增长率均位列全省第一,超额完成了耕地保有量任务,耕地红线底线守得更牢。 ”
在守牢耕地红线的同时,中山不断探索“耕地保护+农村产业+生态优化”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耕地上的农民自觉爱护耕地、保护和涵养耕地。
守牢“耕地红线”是前提,用好“存量”是关键。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具体要求,聚焦“两统一”职责,以“工改”为突破口,全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腾挪了大量空间。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规划管理科副科长张嘉良:“中山果断清理市镇两级制定的113项不合时宜政策,出台涵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审批服务、财税金融、园区标准、执法管控等7大类‘工改’新政策一共86项,‘工改’归根到底是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也是为中山这座传统制造业城市改出产业优化升级的新空间。”
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山“工改”破局成势,实现了空间格局重塑、产业结构升级、城乡融合深化、生态底色增亮。
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周永丰:“‘工改’以来,全市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过4.8万亩,推动千亩以上连片项目2个、500亩以上4个、100亩以上84个,让土地碎片变连片、低效变高效、存量变增量,改出来的连片优质空间,有效承接珠江口东岸产业外溢,有效支撑新招引项目落地。”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