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AI之镜下摄影艺术的新视界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画刊 颜子怡 发布:2025-05-16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领域,AI生成的影像艺术作品更是在摄影界引发广泛讨论,有人旁观,有人探索,各种观点此起彼伏,对生成艺术的认知也随着AI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2023年11月,丽水摄影节首度设立了AI影像艺术奖项,这也是国内首个为AI创作设立的影像艺术奖项。入展作品中,陈列着一张来自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陈荣山的作品——《相机里的小世界》。这并不是陈荣山对AI影像的首次尝试,借由创作,他也不断思考AI影像与摄影的关系。

接触AI之前,陈荣山创作过一组名为《生命之花》的摄影作品。他用显微镜连接单反相机,对人体组织玻片进行显微拍摄,不同部位的人体组织显微图像呈现成“水墨花的图案”,侧面展现人的生命之美。这是陈荣山尝试跨学科融合创新转变的开始。2022年底,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接触到Midjourney(AI绘画工具),当许多人还在对 AI图像生成技术感到陌生时,他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探索。除却入丽水作品展的一张作品外,《相机里的小世界》还包含五张作品。这组图融入了多种摄影和艺术元素,其构思理念是将摄影里花木、鸟禽、鱼类等类目,分别以具象化的手法,装进透明的相机中,从而实现可视化,寓意摄影人的相机里存在的精彩小世界。它们突破了传统摄影的限制,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鱼眼里的世界》:以鱼的第一人称视觉看世界。透过鱼与人类垂钓和互动时的状态,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机里的小世界》:构思理念是将摄影门类里花木、鸟禽、鱼类等元素类目,分别以具象化的手法,将其以装进透明的相机中可视化的形式,寓意摄影人的相机里存在的精彩小世界。

AI图像生成一般分为“文生图”和“图生图”。“文生图”需要输入对联想图的描述,包括绘图风格、人物(或物件)特征、动作、环境场景、颜色、灯光、镜头聚焦等,调节创意权重、图像比例、尺寸、机器人版本等;“图生图”则是上传参考图并输入联想描述。两者在初步生成图片进行筛选后,可通过修改指令描述或“局部重绘”的方式进行调试,直至生成满意的图片。因为AI生成具有不可预见性,在出现图片缺陷与不合适的元素时,可以使用PHOTOSHOP进行修正。在陈荣山看来,给AI下指令,就像在施魔法咒语,根据不同的咒语,AI会变出各种符合要求的图像,无比神奇。表面上看,AI是作品的生成者,实际上,真正掌控创作方向的是下指令的人,人的创意、情感、思考才是核心驱动力,AI只是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图像的有力助手。用陈荣山的话来说,就好像一辆车,开到哪一个地方是人所决定的,而不是车。

在陈荣山的AI影像作品里,也能看到他对人文、对生命、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工人画像》组图采用摄影中的多重曝光手法,模拟蓝晒冲洗工艺,将工人的肖像与工作场景相结合,表现了工人的职业属性与时代精神。《书的联想》组图用摄影微缩模型的手法,通过对书本的创意联想,阐释对书与知识的理解。他也思考过人与科技的关系,在人工智能日渐普及的今天,人形机器人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许并不遥远,于是他用《机器人的日常》组图,模拟写实摄影和铂金印相的传统工艺手法效果,对未来机器人的日常进行了合理化构想。

这种创作方式与传统摄影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摄影是摄影师在现实场景中对真实事物的瞬间捕捉,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拍摄时的时间、地点、光线等真实元素,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记录。而 AI 影像更像是一种基于想象和创意的数字构建,它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将创作者脑海中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具有更强的虚构性和创新性。陈荣山认为,AI生成图像辅助摄影创作的方式,将会颠覆传统摄影的操作方式。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为摄影师创造了更加高效的工作流程和更加开放的创作空间,摄影师利用AIGC所生成的视觉素材,可将摄影与数字化图像相结合,从而制作出融合多种媒体的艺术品,为观者带来沉浸的艺术体验。比如他创作的《鱼眼里的世界》组图,更是打破了传统摄影的常规视角限制,让观众得以从鱼的第一人称视觉方式,用独特的鱼眼角度观察世界,从而感受生态环境与人的奇妙关系。

经历过一系列探索后,陈荣山感受到,虽然AIGC带来诸多便利,甚至让人事半功倍,但它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街头巷尾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光影在老旧墙壁上投下的斑驳痕迹、季节交替时植物微妙的变化,都需要摄影师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在纷繁复杂的生活场景中,精准地定格。工作多年,陈荣山仍然清楚地记得,大学第一次在暗房见到纸张显出影像时,自己的惊叹与狂喜。从胶片到单反到数码相机,再到如今的AI影像,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摄影师要保持自我的独特性与竞争力,则需要将自我活成“品牌”,这意味着具有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具有经历风沙的毅力与寻找角度的韧劲,如此,才能创作出具有灵魂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长大的样子》:每个人儿时都有一个长大后的职业梦。通过AI手法,将小孩子口述描绘出来的理想职业具象化,激发儿童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工人画像》:用摄影多重曝光的手法,模拟蓝晒冲洗工艺,对工人的肖像与工作场景相结合,突出其职业属性和工人的时代精神。


《机器人的日常》:人工智能日渐普及的今天,或许人形机器人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本作品用写实摄影的模拟,铂金冲洗的工艺手法,对“机器人的日常”进行了“合理化”的构想。


《书的联想》:书与知识密不可分。通过对书本的创意联想,用摄影微缩模型的手法,以画面阐释对书与知识的认识理解。


编辑 刘永盛   二审 明剑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