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调研) “上海智造+湾区场景” 御风未来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万亿赛道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徐紫琳 梁境标 发布:2025-05-09

在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由上海御风未来联合中山福昆打造的M1 eVTOL,进行了消博会上唯一一场实景演示,让低空经济飞行场景“空中出租车”以具像化呈现。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竞逐的产业新赛道,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将形成万亿级产业集群,中山的低空经济产业该如何“振翅高飞”?由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骨干记者组成的“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采访团前往上海,走进中山福昆在上海的总部——上海御风未来航空有限公司,解码这家创新型企业是如何通过构建“上海+中山”的双城研发、制造联动模式,加速布局低空经济万亿赛道。

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区的御风未来,与国内首个政府主导的华东无人机基地毗邻,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车间里,多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正在对载人飞行器的零部件进行调试。记者注意到,已完成使命的M1真机依然占据C位。这款载人飞行器采用纯电驱动与复合翼构型设计,有5个座位,单次充电可飞行250公里,是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5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上海这边主要是负责我们身后这款飞机的总体设计、结构设计,还有系统集成、试飞、试航的相关工作,中山那边是利用我们原来在无人机这个产业链方面的优势,继续做中小型飞机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还有运营。”

谢陵表示,中山福昆将重点打造包括E40在内的小型、中型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的研发生产基地,以及M1 eVTOL“空中出租车”的大湾区总装制造基地。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福昆航空中山那边也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联制任务,就是我们M1这款飞机的,以飞控为代表的核心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这点我们是放在中山的,因为主要是珠三角来讲,包括中山在内,这个软硬件开发的人才还是比较丰富的。”

谢陵介绍,御风未来的大湾区布局始于2018年,在坦洲镇设立福昆航空的当年,谢陵团队通过中山创新创业大赛崭露头角。为充分利用上海在飞机制造上的人才优势,2021年,御风未来在上海成立,企业形成了“上海攻坚核心技术,中山实现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这种双城布局深植两地比较优势:上海集聚航空人才与研发资源,中山坐拥大湾区区位优势。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我们测算过,以中山为中心,50公里半径可以把大湾区核心的几个城市全部都包括进来,如果你再扩大到100公里,基本上就是整个大湾区都能涵盖进来了,所以未来在低空载人出行,这种飞行器领域里面,我觉得中山在地理上是可以发挥很好的优势的。”

随着《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中山已初步构建了无人机整机研发、动力系统制造、桨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位于坦洲镇的中山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总用地面积16000㎡,即将于今年5月实现一期投用,该项目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空中出租车”eVTOL整机制造和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承担了新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的研发、生产、试飞、交付等功能。

中山市坦洲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浩:“整个园区,我们也为企业建设了试飞场地,通过福昆航空这一链主项目的落地,未来有望吸引更多上游零部件制造产业和下游低空飞行器应用服务行业入驻中山,助力中山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中山低空经济产业园将助力中山培育更多低空多元应用场景,加快城市低空飞行应用示范。在谢陵看来,未来3-5年将是低空经济爆发期,“空中出租车”有望从稀有走向日常出行。御风未来正力争在2027年取得载人适航证,实现点对点载人航线飞行。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大湾区应该是全国范围内在场景应用上最好的地方,也是需求最旺的区域,而且我们这种新型的出行方式,算是解决湾区交通出行的痛点,因为我常常是往返珠海、中山、深圳、香港这几个城市的,现在的通行效率还是比较低的,我也希望未来能够15分钟、20分钟高效出行。”

记者徐紫琳:“对于载人飞行器企业来说,适航三证(TC/PC/AC)解决了‘飞机能飞’的问题,OC则决定飞机能否商业运营,对于eVTOL行业来说,要商业运营还有多少路要走?怎么走这条路会更顺畅呢?我们邀请到了国内第一个可商业化运营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的制造企业,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来为我们答疑解惑。”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eVTOL要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实际上还是需要完善的低空监管及服务保障体系,包括城市内的地面飞行起降场、充电设施、候机楼、消费功能区等这些基础建设,也包括低空数字化的管理网络的新基建,此外,eVTOL的商业化运营也离不开相关监管机构必要的政策支持,需要加大行业政策的下沉力度,在飞行空域的审批、航空器的飞行监管、低空经济立法、执法、地面基础用地规划等,要出台更为细致的规范和政策,不断拓展和加大应用场景的搭建。”

记者徐紫琳:“在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中山不仅看到了未来的趋势,更在积极行动,力求在这一领域占据先机,请问薛总,我们可以从哪方面入手,让中山从产业配套的‘组装车间’蜕变为大湾区低空经济的‘天空之城’呢?”

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薛鹏:“中山可以发挥它自身生产、制造、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产业优势来聚焦技术创新,加强与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融入到大湾区低空经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共同来构建空中立体交通体系,中山需加快低空经济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部分,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围绕低空的观光旅游、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领域打造示范应用场景,例如搭建‘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新型商业生态,推动低空经济的发展。”

【记者手记】

对于御风未来来说,上海的航空“智脑”为中山注入技术基因,中山的制造土壤则让创新种子加速结果。这种“异地研发+本地转化”的模式,是破解区域创新资源失衡的一剂良方。但中山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总装线上一颗颗螺丝的拧紧,而是直指万亿赛道的“链主”之位。我们相信,中山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积极的政策支持,完全有能力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突破,逐步迈向“天空之城”,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李紫昭  三审 吴林平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镇超”10月开赛,阜沙队积极备战
原创 17910人浏览   2025-09-15
尹念红当选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原创 16073人浏览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