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眼数据折射改革成效!中山二院审判质效持续提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林海亮 发布:2025-04-30

4月30日,记者从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中山二院)获悉,今年第一季度,该院审判质效实现显著提升,多项关键指标呈现积极变化,审限内结案率、长期未结案件、上诉率、调解率等均大幅改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法院持续深化审判改革,推进审判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阶段性成果。

全流程改革激活审判“加速度”
审限内结案率同比提升13.13%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山二院审限内结案率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 13.13个百分点,标志着案件审判全流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从立案精准分案,到审限预警与催办通报机制,法院改变以往依赖各流程节点部门自行监管与承办人自觉管理的模式,由审管办主导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确保案件高效流转,有效避免拖延与积压。

立案速裁与前端繁简分流改革成效显著,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同比提升 20.53个百分点。通过成立速裁团队,推行集约化送达、要素式审判和令状式裁判等创新举措,全院民事案件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 37.76天,较去年同期减少 55.53天。立案庭速裁团队 6名法官一季度办结案件 2717件,月均结案近 1000件,优化了司法资源配置,提升了审判效率。

在破解长期未结案件方面,法院实现重大突破,超 12个月未结案件数量同比下降 70%。“院长督办+庭长阅核+专业法官会议研讨+审委会会诊”四式联动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为长期未结案件建立“一案一档”,采取主动约谈、出具司法建议、加大惩戒力度等措施推动鉴定和结案加速,法院成功破解了案件长期未结的“顽瘴痼疾”。针对疑难复杂案件,“院庭领导阅核+鉴定前置”等手段有效疏通案件脉络,推动积案化解。

创新机制打造解纷“新模式”
一季度撤调率创历史新高

中山二院创新推出“双轨释明”制度,上诉率从去年同期的相应水平断崖式下降至 9.43%,同比降低 23.11个百分点。

在庭前释明环节,该院通过发放《诉讼风险告知清单》和实施首案示范机制,帮助当事人合理调整诉讼预期;在判后释明环节,法官对应当释明的案件在判决后的48小时内主动开展判后答疑工作,减少当事人因不理解判决而盲目上诉。得益于此,该院一季度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降至 53.48%,同比下降 173.58个百分点,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提升了司法满意度。

此外,调解工作也取得新突破,一季度调撤率高达 36.86%,创历史新高,其中民事调解率达 31.66%,同比增加 22.78个百分点。法院构建的“法院+商会+行业协会”三维调解网络、“三阶递进”全链条过滤体系及全流程调解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古镇法庭联合古镇灯饰协会设立“驻企调解室”,就地化解灯具产业纠纷;黄圃法庭借助商会调解机制解决商事纠纷;东凤法庭通过物业会商机制提升物业类纠纷调解撤诉成功率,多元协同的调解模式凝聚了社会解纷合力。

前端治理延伸司法“服务链”
6个镇街综治中心实现法院入驻

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方面,中山二院紧抓在辖区内各镇街依托政法委综治中心场所挂牌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或综治中心这一重要契机,积极推动法院审判工作与基层治理融合。目前,小榄、古镇等 6个镇街综治中心已实现法院入驻。3月以来,立案庭及人民法庭主动走访辖区综治中心,探索实体参与运作的可行路径。

同时,法院持续深化与小榄镇党委“多元解纷合作框架协议”及南头商会诉前对接工作站等机制,通过在菊城“和-安”暖心驿站提供“一条龙”调解服务,在小榄综治中心、南头商会、东风和古镇的村委会设置标准化流动法庭或巡回法庭,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为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成效,改革推动发展。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提升审判质效、实质化解纠纷、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


编辑  付陈陈  二审  黄凡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