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镇属沙田地区,河网交错,全镇共有河涌67条,河网密度达0.9-1.1公里每平方公里,是全国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居民历来沿河而居,以水为伴。但港口也一度被污水所困扰,居民掩鼻而走。自中山市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港口镇坚持科学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系统治理,越来越多的河涌实现“蝶变”,绘就出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
十号涌碧波荡漾,南北两岸绿树成荫,沿河草坪上聚集了前来野餐的居民,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这样和谐美丽的生态画卷,是港口镇十号涌常见的景象。
记者汤嘉源:“漫步在十号涌边,水清岸绿,优美宜人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未整治前的十号涌,却让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港口镇胜隆社区居民吴荣堂:“未整治之前,一下雨整条河涌都黑乎乎的、黑臭的,我们在这里附近居住,整间房子都闻到这些臭水味,大家都很讨厌,经过这几年整治,水质好了很多了,一到晚上或者节假日,很多人在这里休闲散步。”
港口镇新港社区居民杨秀云:“以前水黑,味道又大,河里面都是垃圾,肯定看着不舒服,大家肯定不愿意来,现在就不会了,现在我们经常带小狗出来走一下 。”
作为港口镇新港社区的“水上动脉”,十号涌全长1.04公里,周边共有约1.8万居民在此生活。整治前,十号涌河道淤积,水质为劣V类。自全市打响水污染治理攻坚战以来,港口镇通过“清淤、截污、纳管”齐头并进改善十号涌的水环境,共计清淤16120立方米。在实施“六污同治”工程后,各源头污水均流入污水处理厂,从源头上避免水环境再度被污染。
港口镇新港社区党委委员徐泽豪:“我们常态化安排网格员,每天会去走访排查,发现一些垃圾、杂物会及时把它清走,经过网格员的宣导、提醒,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会越来越少。”
游客韦先生:“之前的绿化没现在这么好,树没有这么多,河涌上面的垃圾比较多,现在清理得很干净,水质比较清,我们来这里都好几次了,平常我们去玩都是选择这种风景比较好的地方。”
港口镇大破浪涌全长1.3公里,整治前源头排水单元大部分未进行雨污分流,错混接问题严重,生活污水直排河涌导致水质长期黑臭。为此,港口镇治水专班多措并举,经过截污、清淤、底泥处理处置工程等工作,河道的污水得到截流,目前也如同十号涌一样,从昔日的“墨汁河”蝶变为“生态河”。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工区经理李阳:“治理河涌的重点就是截污,有些污水排口比较好处理,关键在于一些雨污合流的排口,由于它流向比较复杂,治理难度就比较大,随着我们对排口的溯源越来越彻底,治理的思路就越来越清晰,我们治理好河涌的信心就越来越十足。”
广东腾盛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部经理陈小聪:“村民起初是有抗拒的,到后面施工质量做出来了、进度做出来了,看到对他们的生活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也对他们的生活改善有帮助之后,很多村民都自发地买水、买水果送给我们,能为人民办点事,大家都是感觉非常开心的。”
港口镇民主社区居民林洪光:“这两年大力整治河涌,截污、清淤,这条河涌水质慢慢变得好清澈,现在很多鱼虾,居民晚上吃了饭经常过来散步,钓鱼都有。”
据了解,港口镇近三年累计建设农污支管83公里、铺设污水管网33.27公里,完成35个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改造、410间企业污水收集,累计整治养殖池塘尾水7177亩。经过不懈努力,港口水质得到持续改善,辖区内河涌基本实现“不黑不臭”。
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施工人员谭友飞:“刚开始我们去推进各项工作的时候,村民很不理解,到后面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协调,去宣传治水的理念,让他们慢慢地接受,我们这边也是一个堵点一个堵点去攻克,尽可能缩短工期,还路于民。”
港口镇农业农村局治水干部郑军:“刚开始做农污治理的时候,是一点信心都没有,从零开始,有些同意做的居民,他家四周的环境都有很大的提升,原来有阻工的部分村民,后面主动请求我们帮他赶快开工,我们做到后面信心十足了,把我们港口的污水治理做得更好。”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