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万物生长。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向,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核心要求,探索学校“养分课程”之“稻田课程”,近日,东升小学开展主题为“传承春耕文化,赋能学生成长”的春耕节活动。
约一场春天的聚会,共享田园之乐。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山市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营先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遗中山咸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炎敏女士,小榄镇咸水歌传承发展中心传统民间歌手,东升小学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等,众人齐聚在东升小学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共同体验春耕的乐趣。
本次春耕节活动围绕稻米、稻草、小榄民俗等内容,分为插秧活动、春耕咸水歌、捉泥鳅、炒饭实践、稻草手工、爆米花传统手艺制作、小榄民俗主题画展览等多项内容,以水稻主题呈现劳动体验过程,展现东升小学向阳生长的力量。
活动伊始,庄严的升旗仪式奏响春日的序章,全体师生庄严肃立,齐唱国歌,胸前的红领巾随风飞扬,内心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敬仰。春耕是大地最温柔的觉醒,在阡陌间写下绵长的诗行。彭玲校长为本次活动致辞。她对关心和支持东小发展的各级领导、家长们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达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享受这场春耕节的盛宴。愿每一株秧苗都能在孩子们手心舒展成童年的最美印记;愿中华春耕文明的火种,在童真与传承中生生不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孩子们犹如一畦秧苗茁壮成长。学校积极探索“稻田课程”,以劳动教育撬动五育并举,只要用心浇灌,待金秋时节,既见稻菽千重浪,又闻桃李满园香!
随着小榄镇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苏少强主任宣布春耕节正式启动,春耕的号子正式吹响。水田边,学校家委会秘书长刘小伟示范分秧、插秧的技巧,学生们卷起裤脚踏入泥泞,稚嫩的手将一株株秧苗整齐插入田间。孩子们的笑声与汗水交织,在劳动中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田间地头传来悠扬歌声,学校向阳合唱团深情演唱黄国营老师创作的咸水歌(童谣)《中国碗 中国粮》。国家级非遗中山咸水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炎敏老师带领咸水歌乐团演绎《万众一心跟党走》。小榄镇咸水歌传承发展中心传统民间歌手们带来了《插田仔》《传统咸水歌》等表演。
千年农耕文明在歌声里返青,中国碗盛满的不仅是五谷丰登,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春耕密码。
向阳广场进行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环保手工课,许惠斯老师将传统草编技艺融入课堂,引导孩子们将稻草编织成花环、小动物等,在创作中感悟农耕智慧。
篮球场聚集了10对亲子家庭进行炒饭实践活动,他们不慌不忙进行食材的准备,米饭在锅中发出“滋滋”的美妙声。一灶一饭间,孩子们不仅学会生存技能,感受到亲子之间的默契,更读懂劳动的力量。
舞台前邀请民间艺人现场演示,通过“爆米花叔叔”与孩子的互动,架起传统手艺与新生代的桥梁。当爆米花的香气弥漫校园,孩子们在品尝劳动成果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手艺的温度。
小庭院则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赤脚追逐滑溜的泥鳅,溅起的水花伴着惊叫与欢笑。网兜中,空气里,都弥漫着捕捉的欢乐;耳畔响起咸水歌的韵律与泥鳅游动的轨迹,在春日交织成最生动的劳动课堂。
一直以来,东升小学坚守课程育人,构建向阳课程体系,探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一育带全育的“五育融合”新范式。通过学科渗透、实践浸润、文化涵育三维路径,开发独具东小特色的“稻田课程”,形成学校“一畦,两带,三廊,四园”的绿美空间。
学校通过举办春耕节、丰收节、劳动节,组织学生参与水稻种植、管理、收割等全过程,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同时,构建稻田主题跨学科课程,将稻田课程与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美术、综合实践等学科有机融合,开展“稻田写生”“稻田摄影”“稻香咸水歌”等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创设跨学科情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本次春耕节不仅是劳动教育的多维课堂,更是东升小学以天地为卷、以农具为毫,为学生书写成长诗篇的鲜活注脚。当稚嫩的手掌捧起秧苗,当清亮的童谣唤醒土地,孩子们在躬身实践中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深意。
编辑 尹晓姗 二审 张鹏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