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南区街道:凝心聚力谋治水 岸绿水清惠民生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杨启宁  林良宏 发布:2025-03-28

治水工作任重而道远,南区街道的23条河涌,经过“治水人”的3年努力,从昔日的臭水河蜕变为水清岸绿的民生河。今天的“百名干部群众话治水”专栏报道,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南区街道一线“治水人”讲述他们的坚守和艰辛。

南石涌南区段是一条与岐江河相通的内河涌,全长约1.9公里,途经城南社区、环城社区,一河两岸绿树成荫的健身场所,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来健身。

市民麦英联:“2009年买房的时候,那些河涌黑乎乎,好臭,2023年的时候,河水就清一些,没有那么臭。”

马明忠负责南区街道的治水工作,为施工方处理项目施工工作面的协调工作。

南区街道治水工作者马明忠:“其实在每一项工程要实施的时候,有个别群众或者企业是抵触的,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他们的诉求,把我们的方案尽量地去完善,更贴近群众的需求。”

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群众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以最短的时间摸排出暗埋在地下的雨污管道。

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南区农务项目工作人员谭杰铸:“因为农村原本的管线、污水排口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去摸排清楚地下管线的情况,然后才能做到应接尽接,避免遗漏任何一个污水排口。”

中山公用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南区主管王德严:“管网的检查井很多都被覆盖了,排查起来就有困难,我们让公司提供技术力量,然后增派人手、机器,日夜去加快进度。”

然而一些老旧小区管网的变动和老化,往往会导致管网需二次开挖。一些居民对此表示不理解。

南区街道治水组工作人员陈剑游:“他们会认为小区原本就已经有两套管网,以前也治理过,为什么还要重复去做,接着可能就会投诉或者疑问,而乱改乱接可能就导致原本好的或者没问题的管网,出现了新的错混接或者病害,所以就要通过持续地投入、改造、宣传。”

在进场施工后,小区道路过于狭窄、房屋过于老旧等问题,又会再次给施工带来阻碍。

王德严:“我们跟南区街道密切地配合,跟市民、村民、村委做好沟通工作,或者会重新规划交通路线,本来一个星期加快到3-5天,日夜地加快施工进度,把影响降到最低。”

中山公用工程南区小区污水管网改造项目负责人黄顺飞:“因为大型机械进不去,我们就采取小型机械或者人工作业,加大人员的投入。”

在施工过程中,治水方案往往需要一改再改,这也给审核审批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

南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冯泽炫:“每个工程项目里面都有很多项目,改一个道要挖一下。还有这个工程究竟能不能做,工程项目的经费能不能负荷,这些可能在建设的时候就要核定。大概是审核了一千多项的工程量变更,还有走访群众300多次。”

经过大家的努力,南区街道村居的雨污分流整治得到了明显改善,23条河涌、9段暗涵已经全部消除黑臭,水质逐步变好。

南区街道居民刘志豪:“以前河水里面会有漂浮物,有时候会发黑发臭,现在清澈很多,能看到鱼在下面游,没有什么味道,河流都顺畅很多。”

南区街道万科城市风景小区居民邱绍兴:“河水变得非常清了,运动爱好者经常往河边跑步,所以感觉这几年变化特别大。”

马明忠:“一想到水质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们觉得这场工作非常有意义,给了我们基层治水工作者一个动力,去把一项一项工作任务给攻克下来,我觉得这项使命是非常光荣的。”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苏文颖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