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中山首次!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无创诊断了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梁景文 余德权 发布:2025-03-22

3月20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开出中山首张运用阿尔茨海默病(AD)分子靶向诊断新药“氟[18F]贝他苯注射液”的处方,一名患者在注射后接受无创Aβ-PET/CT显像技术检查,这项检查有望提前15-20年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当日下午,87岁的李婆婆(化名)在女儿陈女士陪同下,来到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注射“氟[18F]贝他苯注射液”,成为这款药剂在国内获批正式上市后中山首位使用的患者。整套注射流程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随后只要再进行一次持续15-20分钟的PET扫描检查,即可完成检查。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认知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虽然这种疾病目前仍无法治愈,但在痴呆前进行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而其实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早在出现症状的前15-20年就已经出现病变,神经细胞之间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出现的特征性病变。而这次李婆婆(化名)接受无创Aβ-PET/CT显像技术检查时使用的药物,正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显像剂。

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佘子瑜:“过去我们是需要做腰穿,取得患者的脑脊液进行检查,那么腰穿的话有它的局限性,是属于一个有创的检查,所以有些患者是不大能够接受,或者是另外一种情况,病人的身体情况也不允许做腰穿。”

中山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温铁军:“无创Aβ-PET/CT它的特异性、敏感性是比较强的,比我们之前的葡萄糖代谢检测敏感性、特异性都要强,而且它能提早大约15~20年,进行一个早期的诊断。”

医生说,由于其他类型的痴呆也有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像的表现,因此医生往往只能做出“很可能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而通过Aβ-PET/CT显像技术的检测手段,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评、核磁共振等综合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确诊率大大提升,也将有利于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精准治疗。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