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21日,第32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在古镇镇盛大举行。为让每盏灯都能安全用上电,充分展示出绚丽的光芒,中山供电局在全省首创“数字+无人机巡视地埋电缆”的方式,护航灯博会顺利举行。
在古镇灯博会场馆周围,中山供电局的工作人员正背着一个非常特别的“背包雷达”,沿着场馆的电缆路径行走。
中山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试验研究所)智能作业班班员钟沃杰:“这是背包雷达的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我们可以通过它行走在道路上,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模型,然后导入电脑进行解算。”
据了解,古镇灯博会场馆周围城镇化率比较高,电力传输基本采用地埋电缆,但场馆周围的地面基建施工正在开展,这给运维人员防范电缆遭受外力破坏,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对此,中山供电局提前谋划,探索出一条数字保供电的新方法,深度开发便携式激光雷达、无人机巢远程巡视、全时域监测等多种前沿技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智能化的供电保障体系。工作人员只需把激光雷达收集的数据导入电脑,地埋电缆线路及周围环境的三维空间结构,就可清晰地呈现在电脑屏幕上。
中山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试验研究所)智能作业班班员宋福松:“我们使用了便携式的激光雷达技术,对配网电缆进行了三维的点云采集,然后进行了电缆的航线规划,填补了无人机巡视地埋电缆的技术空缺,这是全省首例配网电缆智能巡检技术成功的试点应用。”
当无人机根据制定好的巡视航线,检测到地埋电缆,或架空电缆存在受外力破坏的风险点或隐患时,系统会及时将定位和图像信息发送给附近的供电运维人员。
中山供电局古镇供电分局配电运维班副班长陈志勤:“我们借助生产指挥中心传递的信息图像,掌握架空线路运行环境,及时开展带电作业更换放电绝缘子等消缺作业,在保障供电的同时消除了安全隐患和缺陷,提高供电可靠性。”
据统计,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中山供电局在灯博会开幕前,共发现架空线路藤蔓攀爬缺陷1宗,变压器轻微渗漏油缺陷1宗,绝缘子闪络放电缺陷2宗,彻底突破了传统配电线路巡视方式的局限,在降低运维人员工作强度的同时,为灯博会供电安全和可靠,筑起了立体化智能防线。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李紫昭 三审 苏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