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市消委会发布2024年十大典型消费案例 哪些“坑”你踩过?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梁景文 梁鑫 发布:2025-03-1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首先来看看中山市消委会发布的2024年十大典型消费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汽车销售、珠宝、家具、婚介、影楼、美容美发、定制家具、餐饮、净水器、驾考培训等多个领域。下面就通过两个案例来看看,在日常消费中大家如何避“坑”?

当前,私家车出行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其中所产生的交易纠纷也层出不穷。去年5月,街坊周女士到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支付了5000元定金,准备购买一辆灰色款汽车。但就在一个月后,销售人员却说,他们把周女士和另外一个客户的车搞混了,而周女士预定的灰色款,生产厂家由于停产了无法提供。销售人员游说周女士,让其另选白色或者黑色。对此,周女士表示无法接受,要求退款遭拒,再三沟通无果。

消委会介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办公室投诉与法律事务室负责人马鉴赏:“我们这起投诉属于汽车销售公司过错,致使交易双方的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商家本来应该依据‘定金’规则,承担双倍返还定金的违约责任,我们消费者为了平息争议,作出了让步,最终同意接受商家单纯地返还定金。” 

消委会介绍,近年来,屡屡有商家在类似买卖中,以约定定金形式收取消费者预付货款,但商家并不同时签署正式买卖合同,试图以此约束消费者。

马鉴赏:“部分商家在这种买卖合同中,约束了定金,但是自己又不想承担对等的违约担保责任,商家此种看似‘聪明’的如意小算盘,不但违背了‘契约’精神,更是违法违规的恶劣行为。”

类似的情况在珠宝销售行业也屡见不鲜。去年9月,消费者李女士在大涌镇某珠宝店购买黄金戒指。购买时,李女士曾多次向柜员询问克重,然而柜员却只是强调双节活动价格优惠,并未告知李女士真实克重。李女士回家后自行称重,发现戒指仅1.5克,而价格却高达1909元,折合1272.67元/克,远远超出当天615元/克的金价。李女士感觉上当受骗,要求退货退款,在与珠宝店协商无果后,投诉至中山市消委会。

中山市消费者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谢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规定,消费者对商品的真实情况有知悉的权利,经营者提供商品的有关信息要真实、全面,不得作出虚假或者误导消费者的宣传。”

对此,消委会提醒,当前的“一口价”黄金饰品买卖,听起来简单明了,但这类销售模式往往暗藏“玄机”,多数情况下,“一口价”往往只标注价格、含金量、工艺,很少在显著位置标明克重,更有甚者完全不标克重,侵犯了消费者应有的权利。

谢辉:“不少商家往往也是对此避而不谈,‘一口价’不仅容易在初始交易环节误导消费者,也往往令消费者在后续退换货等环节面临诸多困难,消费者交易应审慎注意。”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李紫昭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