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山新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平台,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的重大基建项目,全国首个民用液氢全产业链示范与液氢试验的综合性基地已经获批在中山兴建,将加速世界低温领域的“第三极”在中山崛起。
眼前这一台就是在去年通过验收的国内首台5吨/天的氢液化器,由中科院理化所和中山低温院研发设计,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之重器”。这一装置实现了低负荷长周期(73小时)稳定运行,液氢产品中的仲氢含量近99%,液氢产品技术指标符合航天发射场液氢推进剂的验收标准,氢气液化率约5.17吨/天,均优于目前国内引进的最大液化能力系统2.5吨/天氢液化器。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更在单台产量、系统能效比等关键性能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液氢与储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岸然:“另外,在液氢的储存技术,我们也进行了先进的一种高效、低蒸发率的大容量液氢储罐技术研究,也开展了基于液氢作为储存介质的新能源储能的技术研究,包括液氢的装备检测以及液氢的综合应用技术的研究。”
李岸然说,液氢的密度是气态氢的800倍,通过多项技术突破,目前已大幅降低液氢的运输成本,直接推动了氢能储运、航天发射、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液氢应用。按照《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到2025年,中山氢能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展望2030年,中山氢能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液氢试验基地平台的建设将成为中山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的液氢综合性技术研究及试验基地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规划,即将启动建设。
李岸然:“液氢试验基地目前规划的总占地面积约30亩,分步、分批、分计划、分阶段执行。目前,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已经累计申请了近2亿元的建设和科研投资,预计建设周期为2-3年,力争在2027年前投入试运行。”
李岸然说,未来他们还计划向液氢加注、液氢动力低空飞行器等领域扩展,探索液氢在能源、交通、物流的应用场景。同时,基地将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中山,形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的生态闭环。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