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广东澳利茗:从研发到冷链 解码万米高空的“舌尖美味”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梁景文 林泽伟 发布:2025-03-09

如今,选择乘坐飞机的旅客人数持续攀升,一盒饭、一个面包、一份甜点,在抵达目的地前,一份丰盛的飞机餐是旅客“充能”的首选,那从地面到高空,一份飞机餐要怎么做成呢?又如何兼顾安全和口味呢?今天记者就来到广东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看看这家有着20多年食品生产经验的航空食品企业,怎么把飞机餐做出新花样。

企业生产车间内,员工们各司其职,食品生产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广东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一线员工杨秋红:“我们目前制作的是瑞士汁鸡排,现阶段正在进行成型工序。这个工序之后我们就送去蒸煮。我们小组一天大概能做3000公斤的鸡排。”

广东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南朗成立,作为一家主要面向国内外航空配餐市场的企业,广东澳利茗在生产加工环节就与其他企业不同。

广东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根林:“飞机餐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就是说绝对不允许有任何带骨头或者是其他杂质的产品,所以我们比同行的企业多了一个挑选的工作,就是把肉里面的骨头及其他可能存在的杂质分拣出来。”

“飞机餐难吃”是旅客们的普遍印象,如何打破这一刻板印象是该企业的一大研究方向。

邢根林:“一般我们在飞机上,尤其在高空的时候,人的味蕾敏感度会下降大概30%。因此,我们从菜品设计上面,就会更多地考虑到菜品的口味,比如酸度会偏酸、甜度会更甜一点。”

记者梁景文:“在前期制作完成之后,各类的肉制品就会来到这个车间进行分发包装和运输准。据了解,企业目前已经有7条生产线,全部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每个月的生产量超过600吨。”

当前,广东澳利茗与国内半数以上的航空公司有合作,邢根林告诉记者,个性化的配餐在肉类的选择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考虑到不同地区、民族的饮食习惯,他们在生产肉制品的时候,还会根据配送地区的不同,定制个性化口味。而在包装完成后,各类食品将全程冷链配送运往各地,并在二次加工后走到旅客们的餐桌上。

作为以航空配餐起家的企业,近年来,广东澳利茗也在积极探索零售领域,与中山本土的知名烘焙商建立合作。同时,作为一家澳资企业,广东澳利茗又充分整合资源,以香港、澳门为主要市场,在食品出口方面科学布局,开拓全新的市场。

广东澳利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敏婷:“航空食品占我们营业额的40%左右,烘培和餐饮各占25%,剩下10%我们就销往港澳地区。未来,我们还是希望我们中高端的定位是不变的,扩展更多的产品渠道,研发不同口味的产品给到我们广大的旅客和消费者。”

陈敏婷介绍,未来,企业还将探索AI技术优化生产流程,通过大数据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能。而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配送成本的降低也让企业在市场开拓上更有底气。

陈敏婷:“中山跟深圳就是一河之隔,所以我们靠深中通道方便了我们很多的配送服务。配送成本降低了,配送的时效也更短了,一个小时之内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的货从我们的仓库送到深圳或者是东莞的客户手上,成本下降了约30%以上。”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