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社论:向新向上,挺起中山高质量发展脊梁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发布:2025-02-06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岭南春早,中山大地万物生发。2月6日,中山“新春第一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如约而至。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吹响“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号角,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描绘奋进蓝图。

连续三年的高质量发展大会,把握脉搏,突出重点,升腾高质量发展万千气象。此次大会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施工图”,更是风正时济,扭住了中山“强基之要”,切中当下发展关键,必将指引中山沿着高质量发展大道阔步前行。

中山城区风景。(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一)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国家强。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程表明,没有产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哪些内容?具备怎样特征?有怎样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具备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基本特征,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等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是“单枪匹马”的“突围”,不是零散独立的探索,而是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环节之间的协同融通、高效运行,是生产力水平的全方位提升,是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而观之,“偏科式”发展注定撑不起现代化产业体系骨架,粗放式发展也无法跨过新发展理念这道门槛,产业“大而不全”“强而不优”、核心竞争力不强的短板不补齐,则难以在激烈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山泽东照明有限公司贴片车间已基本实现“无人车间”。(资料图片) 记者  文波  摄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党中央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在深中通道通车带来“泼天流量”、释放发展机遇背景下,在强力推进转作风、“工改”、治水三大攻坚战,打开全新发展局面的前提下,中山站在了的新起点上,必须为产业发展谋好篇、布好局。要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根本途径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抓住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载体,扎实走好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

(二)

于宏大处着眼,从精微处分析,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史,也是产业体系的变迁史。尤其是近三年,中山广大干部群众唱响“敢问路在何方”,企业家、专家学者奋斗拼搏,共同打下了中山产业的根基,树立了底气与信心,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坚实基础和光明未来。

诚艺·万事佳智造产业城一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期项目旁边的空地刚平整完成,是二期项目所在地块。记者  王云 摄

从“三来一补”起步,到成就“广东四小虎”威名,再到今天坐拥34个工业大类,培育了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山产业能级在渐进发展中夯实基础;中山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扬帆起航,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龙头企业明阳集团稳居全球海上风电创新排名第1名,康方生物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新药获批上市,灯饰照明、淋浴房、智能锁具、光学成像元器件等产业独领行业风骚,“企业之树”在“产业之林”中焕发勃勃生机;“工改”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超4.6万亩,腾出了产业空间,重塑了中山产业形态……纵然走过粗放发展阶段,纵然经历成长中的烦恼,自始至终,产业,一直都是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立身之本,是突围突破、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近三年,中山持之以恒抓产业、拼经济,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山过去多年经济下滑的被动局面,GDP总量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

翠亨新区中山生命科学园片区。(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风和日丽,也会有疾风骤雨甚至惊涛骇浪。当前的中山,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动力换挡期、发展机遇期,现代化产业体系仍有不少短板。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势,牢牢扭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强基之要”,坚定走好政企同心拼经济这条大道,以更大信心、更大决心、更大力度锻长板、补短板,坚定不移以更高质量的产业发展挺起中山高质量发展的脊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制胜新赛道。

(三)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归根结底,是为了更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

2024年4月12日,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启动仪式(深圳-中山)在小榄镇宏昌物流园举行。(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答好产业向新向上这道时代命题,既要敢于破,又要善于立。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山制定了详细的“施工图”。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与深圳、香港等湾区城市合作,奋力建设创新之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人才高地,全面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手抓,锻造先进制造业“钢筋铁骨”,鼓励传统产业打造自主品牌、迈向产业更高端,支持光学光电、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前瞻布局氢能、低空飞行等未来产业;整合优化产业平台布局,跨镇街连片打造“古镇—横栏—小榄”“港口—西区”“黄圃—南头”等现代化产业园;坚持抓大育小,实施链主企业培育工程,培育更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奋力点燃科技创新澎湃引擎,加快拓展“人工智能+产业”场景,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在科技创新的大舞台上,让企业家当主角,让科学家站C位;不断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以工业武装农业、用制造牵引服务,大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努力交出“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优秀答卷;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全市合力锻造一支强大的招商铁军,以超常规力度抓招商,全面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强力补链强链。

深中通道一桥飞架,将深圳与中山连成一体。(资料图片) 记者 夏升权 摄

承诺,是实践的序曲;行动,是致敬未来的最好方式。明阳今年要奋进3个百亿项目、比亚迪要在中山加快启用新生产线……会上,20余家企业的代表或在现场发言,或通过视频致辞,在中山2025年美好蓝图上镌刻出企业发展注脚。中山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光电光学、专精特新企业推出4份政策,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挺进现代化产业体系。这场双向奔赴,从大会现场延伸到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的现场,掀起政企同心拼经济的新热潮,凝聚起推动产业发展向新向上的强大动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一年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已绘就,只要我们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就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必将书写出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