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忆香山征文(成人组)| 赓续香山之精神 尽青年之责任
栏目:推荐 来源: 蔡丽姗 发布:2022-12-23

古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每逢举国欢庆之重大时刻,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都会竖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毛主席定下的规矩,为了世世代代缅怀打响中国国民革命第一枪的伟大先驱。在香山建县870年之际,让我再次仰望、走近这位伟人,以坚定我图强的信念,鞭策我在时代的浪潮里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回顾香山八百年征程,栉风沐雨;回顾八百年奋斗,历久弥新;回顾过往种种,香山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

峥嵘岁月,厚植信仰

回溯至百年前,中山革命先辈李华炤从这里南朗华照村走上艰苦卓绝的革命之路,与众多爱国志士一起为革命奔走,共同见证中山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中山县支部委员会的建立。1927年,李华炤等人发动和领导了卖蔗埔起义。这是中山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枪杆子敢于武装反抗反动势力的开端,虽然起义失败,但它为中共中山组织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教训。经历多重险阻,视死如归,许多香山人用实际行动点缀中国共产党的宏图蓝卷。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蔓生过罪恶,曾遭受过屈辱,曾被侵占、曾被八国强盗肆虐、曾被鸦片和洋枪鞭打,但整整一个世纪,一辈又一辈的香山人呕心沥血从未放弃,从未被征服。他们苦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把痛苦埋在心底,让中国梦在信念中孕育,让热血像黄河一样沸腾。

岁月载着过往远去,时光携手真理走来。如今中国繁荣昌盛,百姓安家乐业,无论是抢险救灾、汶川特大地震救灾重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还是应对分裂势力等等,无不体现了党的坚强领导,体现了中国大国的强大力量。香山人也用灵魂再生灵魂,用血脉再生血脉,鞭策着吾辈厚植信仰,前进,前进!

家国梦圆,子孙自强

当我6岁的时候,爷爷便开始拿着他阅读的刊物,教我认识我的家乡。当我学会写字,爸爸妈妈便教会我如何写下“中山”这两个字,家乡于幼童的我而言,还仅仅一个抽象又伟大的概念,还不知道中山风景有多壮阔,还不懂感受中山日新月异的变化,但爷爷经常在茶余饭后感慨生活巨大的变化。爷爷说,国为何?家为何?不过是革命先烈们青春奋斗的浓缩,不过是无法磨灭的记忆,不过是前赴后继造就的历史沧海桑田,而家乡的发展更让老一辈人露出欣慰的笑,感恩党为人民做实事,做好事,谋福利。

就以爷爷奶奶常常带我散步的岐江公园为例,岐江桥发展的种种,爷爷讲的故事,我耳熟能详。1997年,该公园的园址落在原粤中造船厂旧址,爷爷说,粤中造船厂曾为新中国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它见证过中国历史的变迁。而它作为时代的印迹不但没有消失,还在这座城市以新颜留存,这不但是中山人共同的回忆,走进这,犹如一间“室外博物馆”,更会让人惊于其大胆的设计,置身其中更多了一份感受,一份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文化气息。爷爷还说,那个年代三餐无法温饱,动乱的生活更让人无法选择。根本无法想象如今国家的发展变化如此翻天覆地。顿时,让年少的我对国家肃然起敬,国家是多么温暖的存在!公园抬眼处,党旗优秀的种子,抖擞华夏子孙的精神,在老百姓中普遍生根。

育人使命,初心弥坚

作为偌大中国的小小一份子,沐浴在党的光辉下,感党恩,明白国家一路走来的不易,明白执政党一路的艰辛。作为时代的青年,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更要如习总书记所言:“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我愿以自己微薄的力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能力,为固本强国贡献力量。

为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教育思想,为此,在教学中,我努力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汲取精华,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在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课前认真备课,不仅备文本,备教参,更要备后面隐藏着的中华汉字文化,将深奥的知识形象具体化。上写字课时,先利用简笔画、动画等颇为有趣的“笔画形象”来吸引学生,利用汉字结构的特点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领略字的美。关于汉字背后的故事, 做到对学生们娓娓道来,使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如在教学“从”这个字时,我故意把左边的“人”最后一笔写成捺,让学生比较区别。学生很快发现左边的“人”末笔应改捺为点 ,呈瘦长形,接着问学生:“谁能说说为何改捺为点?”片刻,有学生回答:“这样写能使字美观。”我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相互谦让”的传统美德。从教数载,我还致力于探索采取有趣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勤学苦练,每天安排时间陪学生练,开展汉字听写,认真评阅学生的每日书写,就如我班文化墙上所写:“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传承香山精神,共筑中山未来。时光易改,不屈的精神隽永,这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永远传承! 正值发展交汇关键节点,吾辈应铭初心,担使命!青年有志,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爱党爱国爱故乡,为家乡贡献我们青年人的力量,书写俯仰无愧的爱!

(作者:蔡丽姗)


下载中山+ 关注“品忆香山”主题征文活动最新进展


编辑 唐益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