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中山全面动员建设改革创新实验区引发热烈反响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8-1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8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对省委、省政府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作全面动员。会上指出,实验区不是一个拿来炫耀的“光环”,是突破中山发展瓶颈、迈向高质量发展主要抓手;深中通道是“黄金大道”,实验区是“无形之桥”;中山将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进实验区建设,推进“六个一体化”,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突出抓好十个方面重点工作。

会议召开后,引发了中山市社会各界的热议。8月13日,受访的各界代表和企业、市民均表示,要凝聚起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合力。


▲8月12日,中国共产党中山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本报记者 夏升权 摄

继续把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发扬光大

让中山温泉宾馆总经理潘诚印象深刻的是,会议多次提到了“改革”。一直以来,中山温泉宾馆正是秉持“不走回头路”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走出了“红色+旅游”的发展路径。“‘六个一体化’必将为中山的发展,为温泉宾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他说。1980年12月28日,中山温泉宾馆开业,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也是中国第一间具现代意义的旅游宾馆。它的建成与营运,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缩影和标志。


▲中山温泉宾馆。 通讯员提供

潘诚表示,中山温泉将通过深刻领会、学习贯彻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抓住中山重大历史发展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通过酒店中心客房区的全面改造升级,稳步提升酒店核心产品市场竞争力,并充分发挥好中山温泉深厚的历史底蕴、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优势,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宣传和讲好“中山温泉的品牌故事”,努力把中山温泉打造成为大湾区具有岭南特色的会议召开地及温泉度假目的地,为中山书写好文化兴城这篇大文章贡献力量,助推中山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实验区建设必将带来深中产业深度协作

“中山改革创新实验区正式启航,推动深中一体化发展,我们企业家感到非常振奋,更加坚定了企业在中山发展的信心。”深圳市暗能量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国允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因为深中通道的建设,暗能量是较早在中山进行产业布局的一批企业之一。在中山市政府和古镇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位于古镇的“暗能量电源AI智能工业园”已落成并顺利投产试营业。“企业一直以绿色和智慧为发展理念,在中山的产业园投产后,我们将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助共赢,以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带动中山灯饰产业的绿色发展。”彭国允说。

该企业此次投产的智能工业园已提前布局好F5G万兆网络,引入先进智能制造设备,可实现24小时生产。据悉,暗能量项目也是古镇基于灯饰产业“强链补链”而引进的项目之一,有助于带动产业重塑核心竞争力。


▲暗能量电源AI智能工业园效果图。 通讯员提供

“深中一体化,对于产业协同发展而言非常有意义。”彭国允补充说,“我们是从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具有创新发展优势;中山则有制造链条优势和人文宜居优势;深圳企业要‘长大’,中山产业要‘智造’,深中通道可以让两座城市实现优势互补。”他建议中山市要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中山产业向绿色、智能制造升级和创新发展。 “深中通道建设和实验区建设齐头并进,企业发展空间必然更加广阔。”

广东宏基工业城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翔认为,深中两地的产业协作逐步成熟,近年来越来越多深圳企业在中山投资。今年,宏基工业城与南头镇一家企业合作开发“宏基e谷·黄科电子智能制造产业园”,充分利用中山区位优势,以及对新兴产业吸引力增强的优势。“我们更有信心在新的园区,招引一批高精尖的中小企业,通过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中山培育更多高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中山发展更有活力 青年人更有动力

“会议召开非常振奋人心,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山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市人大代表、中山青年创业者冯嘉锐表示。冯嘉锐扎根中山多年,在多个镇街投资打造连锁“网红”餐饮品牌,推广中山“美食名片”。他表示,会议提出的十个方面重点工作都十分契合中山目前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六个一体化”中的“产业一体化”。“深中通道这条‘黄金大道’使得中山与深圳产业深度协作的区位优势愈加突出。中山通过‘工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为深入推动深中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做足准备。产业发展将带动其他方面协同发展,这让我们青年创业者拥有更多机会。”冯嘉锐表示,期望全市上下能够坚持“一盘棋下到底”,久久为功,凤凰涅槃。

中山市景陶创意定制工作室负责人、年轻本土陶艺艺人周晓婷与父亲多年醉心陶艺创作,将“孙文公园”等“中山十景”融入创作中,形成一系列别具韵味的作品。周晓婷对中山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精品城市十分期待,她表示,要凝聚本土文艺工匠及新一代青少年力量,鼓励更多文艺青年将中山的美丽景色与风土人情融入到文艺创作中,在作品中彰显中山特色。中山尤其要以文化兴城为契机,建设具有中山特色创意园区,通过修复和活化旧建筑来吸引八方游客,真正实现让文创产品“走出去”,在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中打造中山特色。

期盼获得感更强文明底色更足

实验区的建设,也将通过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探索深中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一体化,惠及广大企业和群众。对此,市民路志强表示自己充满期待。


中山是广东省唯一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 本报记者 文智诚 摄

路志强表示,中山是全省唯一连续六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生活在此他深感幸福。近几年来,中山城市面貌、市民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他所居住的莲峰新村小区原是一个设施陈旧、配套落后的老旧小区,日前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后,小区面貌迎来大变化,“期盼中山对标深圳,在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迎来长足发展。作为一名医生我也希望中山能切实解决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公共服务领域有效供给,真正实现惠民便民,让文明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相信深中一体化发展将给中山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一体化,中山教育、医疗等发展都将迈上新台阶。”市民李泽衍表示,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孩子是否能接受更优质的教育、病人是否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条件、市民生活是否能更加便利,“学习对标深圳后,将进一步促进中山在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更高质量的共建共享。”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统筹:记者 黄凡
◆文:记者 黄凡 李鑫 见习记者 江慎诺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 部分由通讯员提供
◆编辑:王欣琳 
◆二审:黄廉捷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4891人浏览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