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记丨从香山走向檀香山,夏威夷首位华人百万富翁今年诞辰200周年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潘怿娇 廖薇 孙俊军 曾嘉慧 陈思理 发布:2025-09-25

今年是陈芳诞辰200周年
美国夏威夷中华总商会第一副会长冯赛源
来到夏威夷首位华人百万富翁陈芳故居
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点击视频↑↑]

“他始终生活在精神安宁的高度平静之中,不为好运所惑,不为厄运所扰。”这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笔下的“陈阿春”( "Chun Ah Chun"),小说的原型是夏威夷的首位华人百万富翁,亦是夏威夷王室的“驸马”——陈芳。


这张陈芳照片,收录于夏威夷大学出版的《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 

“今年刚好是陈芳诞辰200周年,但目前尚不知他确切的生日,只知道他是于1906年9月25日逝世。”在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梅溪村的陈芳故居内,馆长刘云德向从夏威夷远道而来的美国夏威夷中华总商会第一副会长冯赛源介绍道。

刘云德(右)为冯赛源介绍陈芳故居。记者 廖薇 摄

2025年的夏天,出于对陈芳的好奇,冯赛源来到了陈芳的出生地——位于珠海市梅溪村的陈芳故居。这里和他的家乡中山,旧时都属于“香山”。这次特别的寻访,仿佛为他们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无惧失败的陈芳逐步建立商业帝国

“院子里处处都是故事,一天都讲不完。”刘云德热情地欢迎冯赛源。

一进大门,冯赛源就被眼前这座美轮美奂的豪宅吸引住。准确地说,陈芳故居包括一座陈公祠、三座大屋、一座洋楼和一座花厅。现存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占地面积5742平方米。它是陈芳1890年从夏威夷回家乡后于1891年至1896年间修建的建筑群,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耐人寻味。

陈芳故居。         记者 廖薇 摄
带有夏威夷鸡蛋花的窗檐装饰。  记者 廖薇 摄

“这不就是夏威夷随处可见的鸡蛋花吗?在传统节庆上夏威夷人戴的花环就是鸡蛋花。”冯赛源一眼就认出了正对大门口的“家丁楼”窗檐上的装饰细节。

刘德云介绍,故居内保存了许多来自夏威夷的“宝贝”。如花厅后“舞厅”墙下堆放着一些刻有字母的墙砖,据说是由夏威夷火山灰烧制而成;而花厅前种植的九里香和菠萝蜜等树木,也是引种自夏威夷。

陈芳故居的花厅走廊。 记者 廖薇 摄
珠海陈芳故居花厅后的“舞厅”。 记者  廖薇 摄
舞厅墙下堆放着一些刻有字母的墙砖,据说是由夏威夷火山灰烧制而成。  记者 廖薇 摄

花厅的正中,悬挂着身穿官服的陈芳画像复印件。出生于1825年的陈芳又名陈国芬,24岁便跟随亲戚前往夏威夷谋生。当时的夏威夷尚待开发,华人并不多。陈芳是秀才出身,聪明过人,从小小的杂货铺起家,逐步涉足种植业、航运业等,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1870年,他创办的“芳植记”(Afong & Achuck)成为夏威夷八大企业之一。

中国劳工在夏威夷切割并搬运甘蔗,而负责监督的领班则骑着马在一旁指挥。图片来自《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 

陈芳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当他抵达柯湖岛火奴鲁鲁港登记时,他的姓名被写成Chun Afong,他接受了将Afong为英文姓氏。他不仅有商业头脑,也很懂得“向上社交”。他追求当地贵族女孩茱莉亚(Julia Fayerweather/ Julia Afong)为妻,与王国的贵族、传教士、社会名流和企业家都有来往,也是首位进入夏威夷王朝枢密院的华人。1881 年,中夏建交,陈芳被任命为中国清朝政府驻夏威夷国的首任领事(官居二品)。

晚年的茱莉亚。图片来自《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
陈芳位于夏威夷的别墅。图片来自《檀香山商界王子:陈阿芳与夏威夷华人》
陈芳获颁夏威夷王朝枢密院议员的证书。图片来自《檀香山商界王子:陈阿芳与夏威夷华人》 

“事实上,他的事业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唐人街遭大火,他的商店被烧毁了,甚至面临破产。还有一次,他的管家卷走了他将近三万美金并逃跑,给他打击也很大。但他非常坚强地挺过来了。我觉得,陈芳身上有广东人那种特有的不怕失败的精神。”刘云德介绍。

刘云德向大家介绍陈芳故居内的展览。 记者 廖薇 摄

陈芳种下的榕树仍在夏威夷生长

像陈芳这样一位传奇人物,早就引发了海外诸多学者和作家的兴趣。除了上述杰克·伦敦的小说,泰勒(Clarice B. Taylor)也为檀香山《星星报》(Honolulu Star-Bulletin)撰写过一系列专栏文章《夏威夷的传说:陈芳家族故事》("Tales about Hawaii: The Story of the Afong Family")。 夏威夷大学也出版了历史学家罗伯特·庇尔·戴(Robert Paul Dye/ Bob Dye)的《檀香山商界王子:陈阿芳与夏威夷华人》(“Merchant Prince of the Sandalwood Mountains:Afong and the Chinese in Hawaii”),他有幸采访了当时仍在世的一位陈芳女儿——她101岁,书中许多图片来自陈芳后人。

陈芳位于夏威夷威基基海滩的别墅。选自《檀香山商界王子:陈阿芳与夏威夷华人》

身为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校区国际部主任的冯赛源对陈芳的故事也多有耳闻。“在夏威夷威基基海滩边的史迹径上,就立着一块有关陈芳别墅的牌子,介绍了陈芳的故事。”如今在珠海的陈芳故居,他看见刘云德从海外搜寻回来的资料和物件,倍感亲切。

夏威夷威基基海滩边的史迹径说明牌介绍陈芳别墅的故事。冯赛源供图

“许多年前,我在夏威夷寻找有关陈芳的遗迹,苦苦不得线索,就在附近找了这间餐厅吃饭,我看到餐牌上写着,你座位旁的榕树,就是陈芳植于夏威夷的两棵中国榕树的后代。”刘云德为冯赛源介绍展品中的一份“Hungry Lion”餐厅的餐牌,“这两棵榕树象征着阴与阳,种植于1870年,荫护着陈芳和他妻子茱莉亚居住的别墅。”

夏威夷“Hungry Lion”餐厅的餐牌上介绍了该位置与陈芳的渊源。  记者 廖薇 摄

“巧得很,大学时期我勤工俭学,就是在Hungry Lion餐厅附近派报纸。”冯赛源笑道。这间餐厅当时相当有名,1991年曾获全美十大家庭餐厅。

但见餐牌上还写道, 陈芳家宅被另一个中山华商陈宽 Chun Hoon 家族买下,并建造了著名的Chun Hoon Market(陈宽超级市场),后者在此屹立至1983年。冯赛源表示,如今餐厅也不在此处营业了,换成了星巴克,虽然环境有所变化,但当年的榕树仍在夏威夷庇佑着后人。 

“Hungry Lion”餐厅当年所在位置已变成一间星巴克。刘云德提供
“Hungry Lion”餐厅附近这棵榕树据说是陈芳当年种下的榕树的后代。 刘云德供图

陈芳曾外孙将家族故事搬上百老汇 

茱莉亚父母双亡,她与后来成为夏威夷国王的卡拉卡瓦(David Kalākaua)和莉莉奥卡拉尼(夏威夷的末代女王)由同一个贵族家庭抚养长大。 她与陈芳生育了16个子女,其中四男(一位夭折)十二女。 珠海陈芳故居特展示了这个庞大家族的部分“家谱”。

陈芳与茱莉亚的长女Emmaline Afong  (深色服饰女子)与她的家人合影。图片来自《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

刘云德称,陈芳家族的后人,仍不定期回家乡祭祖。这其中,就有陈芳的曾外孙小伊顿·哈利·呼哈·马贡“鲍勃”(Eaton Harry Huha Magoon, Jr.“Bob”)。他将陈芳和其女儿们的故事改编成音乐剧《十三个女儿》(13 Daughters)。该剧1956年在檀香山上演,1961年登上纽约百老汇剧院,收获众多好评。

陈芳的曾外孙小伊顿·哈利·呼哈·马贡“鲍勃”。图片来自《檀香花环》一书
1989年夏威夷上演的《十三个女儿》的宣传册。图片来自《檀香花环》一书

从陈芳故居的展览中我们得悉,1887年,夏威夷发生政变,陈芳在政治上失意,其长子陈龙又病亡。1890年,陈芳变卖资产60万美金,带着儿子陈席儒等人回到家乡,妻子茱莉亚和女儿们则留在夏威夷。

根据澳门特区发布和澳门历史教育学会的信息,陈芳当年初到澳门,即轰动省港澳。据说,他来到位于“亚美打利庇卢大马路”(即俗称“新马路”)的澳门兴记酒店要求入住贵宾房——该酒店是澳门第一间西式酒店,当时酒店洋经理以他是华人为由拒绝接待。陈芳一怒之下要求买下酒店。酒店开价三万英磅,限时三天交款。陈芳第二天就拿出三万英磅的支票将酒店买下,并改名为 “澳门酒店”,此举得到各地华人的激赏,也被多家报社报道。该酒店之后易手,于1928年改名为利为旅酒店,上世纪七十年代拆除改建为今天的南通商业大厦。但街道旁的说明牌仍记录着这段往事。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利为旅酒店(前身为澳门酒店),位置在今南通商业大廈。图片来自澳门历史教育学会

陈芳子孙曾经支持孙中山革命

据兴中会成员冯自由记载,陈芳“为檀香山巨商,与总理胞兄眉有友谊,故总理在澳门行医颇得赓虞之助。庚子后,陈少白在香港办报,与赓虞时有往还”。可见,陈芳与孙中山之兄孙眉在檀香山素有交谊,他的儿子与孙中山也多有交往。

其中陈芳与茱莉亚所生的儿子陈席儒(也叫Anthony、Toney,东尼或唐尼),曾与孙中山一同在檀香山埃奥兰尼学校读书。随父回国后,他负责代理其父在香港、澳门的业务。光绪十八年(1892),他联合卢九、何穗田等澳门知名人士在《镜海丛报》上介绍孙中山医术高明,支持他在澳门行医。光绪二十六年(1900),他与弟弟陈赓虞资助港币100万元给革命党机关报《中国日报》,该报由孙中山创办、陈少白主持。他与陈炯明关系也很好,后被委任为广东省省长。

陈席儒。图片来自《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

陈芳与中国原配夫人李杏所生的三子陈赓虞则成为香港油麻地小轮公司创办人。辛亥革命前后,他也在经济上支持过孙中山,还为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定居澳门提供一套住宅。

陈芳故居陈芳三子陈赓虞大宅外观。记者 廖薇 摄

而陈芳的孙子陈永安曾任香山县首任知事(县长),也是香山县岐关车路公司的创办人,他为前山的新军起义提供了大批经费,并将梅溪村的祖居作为同盟会的活动场地。

 

陈芳家族“乐善好施”流芳百世

除了传奇的爱情、显赫的家史,让陈芳家族“百年流芳”的,还有“乐善好施”的美名。

陈芳故居附近,原本屹立有四座牌坊,如今现存三个,花岗岩的牌坊上文字依旧清晰完好,吉祥瑞兽、花果人物等雕饰精美生动。那是清朝皇帝为褒奖陈芳一家乐善好施、扶助乡邻所赐。

冯赛源(左)向刘云德赠送从夏威夷带来的纪念品。其背后是清朝皇帝当年为褒奖陈芳一家乐善好施所赐的牌坊。记者 廖薇 摄

根据黎细玲编的《香山人物传略1》,1877-1878年,中国北方发生了200年不遇的大灾荒。北方九省灾民多达两亿,死亡人数高达1300万。陈芳得悉消息后,认捐了5000美金,折合约7000两白银。根据澳门科技大学林广志的《澳门之魂——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1894年10月,“由白石至前山之石路,前经澳中绅商捐资修建,以便往来,香山人陈芳首捐洋银二千枚。近已竣工,计用料费四千元有奇”。1895年5月29日,澳门发生瘟疫,华人绅商在湾仔石角嘴附近之拱北关厂海旁建搭大棚厂一座,安置染疫病众。”陈芳捐银400元。根据大清朝廷典章,“凡士民等助赈荒歉”、“其捐银子千两以上者,请旨赐建‘乐善好施’牌坊”。

另外,2005年5月,珠海市博物馆在前山星桥街发现了“福善堂”横匾和《建福善堂签题碑记》,发现陈芳还是香山著名慈善机构前山福善堂的主要倡建者之一,据汪文炳《香山县志续编》卷四记载:“福善堂在下恭镇前山厦村之间,光绪二十一年,由白石鲍启明等倡建,联合恭、谷士绅及各埠商捐助而成,票官立案,以赠医施药、惠济困穷为宗旨。” 此碑详细罗列了福善堂“倡建同人”的名单,共四百七十二人,陈芳之名在徐润之后,位列第六。

《梅溪乡庙书塾尝业碑记》显示,陈芳捐出20块大小不一的土地用作支持建筑物管理维护、教师薪酬。记者 廖薇 摄

另外,陈芳故居隔壁还有一处刻有“乡约”的遗迹,该建筑当年是村民集会、制订村规民约、教育子弟的场所。刘云德告诉冯赛源,1999年,他们在维修陈芳家宅时从地下挖出一块石碑,虽断裂成片,但字迹清晰。这块光绪二十七年(1901)的《梅溪乡庙书塾尝业碑记》记载,陈芳修成梅溪大庙及义塾之后,为了维持部分公益设施的日后运转,还捐出许多土地,用作建筑物管理维护、教师薪酬,并告诫子孙后代,任何时候不得收回此项捐赠,乡邻人等不得占为私有或者转卖。

冯赛源在鸡蛋花树下翻阅刘云德、徐炜撰写的《陈芳》一书。 记者 廖薇 摄

“陈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故事很励志。”这个夏天,冯赛源带着新生代华人回来中国寻根,让他们有更多机会了解自己的祖辈,了解自己从何而来。告别陈芳故居时,冯赛源带走了刘云德、徐炜撰写的《陈芳》一书,他准备回去好好研读。“我要将他的故事带回夏威夷,告诉年轻一代。下次若有机会,我也想带孩子们过来陈芳故居看一看。”

♦♦♦

Chun Afong's 200th Birthday:
A Dialogue Across Generations

2025 marks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Chun Afong's birth. Chun Afong, was the first Chinese millionaire in Hawaii, and also the son-in-law of the Hawaiian royal family. In Hawaii, he was the "Merchant Prince of Honolulu" and sugar tycoon. And he was Chun Ah Chun portrayed in the book written by American writer Jack London. The story of him and his daughters has been adapted into a Broadway musical called“13 daughters”.

Cy S. Feng is the First Vice President of the Chinese Chamber of Commerce of Hawaii. Driven by curiosity about Chun Afong, in the summer of 2025, he visited Chun Afong's birthplace. Here and his hometown Zhongshan were both parts of Xiangshan in the past.

本报道刊于2025年9月25日《中山日报》文化版

参考文献:

1.黎细玲编︰《香山人物传略1》,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第112-116页。 

2. 林广志著:《澳门之魂——晚清澳门华商与华人社会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416-419页。

3. 叶显恩:《十九世纪下半叶夏威夷华人首富陈芳》,发表于《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26-30页。

4. 张建军:《珠海陈芳家族及梅溪历史遗存的初步研究》,发表于《岭南文史》2008年第3期,第88-93页。

5. Bob Dye,《Merchant Prince of the Sandalwood Mountains:Afong and the Chinese in Hawai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97。

6. 《Sailing for the Sun——The Chinese in Hawaii 1789-1989》,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1988。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采写/图片:记者 廖薇
编导:潘怿娇 廖薇
摄制/配音:孙俊军 
翻译:潘怿娇 
英文校对:曾嘉慧
英文终审:廖薇 饶梅芳
封面设计:陈思理
历史图片素材来自陈芳故居和上述参考文献


编辑   廖薇  二审  曾嘉慧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直播|抗击超强台风“桦加沙”
30988人浏览   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