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灵感赋能侨房新生!看南区这群年轻设计师,如何让旧侨房走向“文艺范”
栏目:推荐 来源: 中山南区 发布:2024-12-17

 

距离肖诺深入中山市南区街道沙涌村考察已经过去7个月,这期间他成为沙涌设计部落侨房改造项目负责人。一位“改造师”与一座侨村之间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南区街道按照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强镇兴村富民“13388”行动,以沙涌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推动沙涌村将历史与现代巧妙结合,探索乡村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会长、悠山雅苑文化艺术设计创始人肖诺来到沙涌村,他以建筑知识为画笔、以几十座侨房为画纸,对老旧侨房精雕细琢,让乡村文化遗存焕发新的光彩。

 

侨乡引才

村里来了一批设计师

穿过一座书有“宋帝遗迹”的牌坊,便正式走进了有着800多年历史的沙涌村。村中主街道两旁,既有烟火气十足的食店,也有外观洋气的咖啡馆。
 

 

沙涌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有马公纪念堂、宋帝遗迹牌坊、文笔塔、镇龙阁等众多历史古迹,走出了南宋抗元英雄马南宝、民族百货业先驱马应彪、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等名人志士。

 

作为知名侨村,传统与开放的基因共存于这座村庄。侨胞们外出谋生留下了近百座侨房,这些历史建筑多运用“中西结合”“外洋内中”的建筑手法,形成融汇中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乡村景观。

 

南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沙涌村侨房资源丰富,为肖诺开展侨房活化提供了理想的载体。

 

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会长、悠山雅苑文化艺术设计创始人肖诺(右)。(摄影:叶志文)

 

“为什么选择侨房呢?我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人,了解中山的侨乡文化,对侨房有很深的情怀,它们需要被重新看见、利用起来,我们的设计团队也很有情怀,大家希望赋予它们‘第二次生命’。”肖诺表示,这里的侨房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又有中西合璧元素,全身都是宝,具有区域乡村建筑的代表性。开展侨房活化,就是希望把这些“宝藏”保护好、利用好,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如果说,沙涌村的历史积淀让肖诺萌发了来沙涌村开展侨房活化利用工作的想法,那么中山各级部门对人才的重视,则让他坚定了开展这一项目的决心。

 

几年前,沙涌村就十分注重引入新鲜血液,为前来沙涌创业、就业的人才及时提供服务,在侨房改造项目推进中,沙涌村委多次与远在海外的侨房房主沟通,获得侨房租用及改造的权限,为项目顺利推进打好基础,使得肖诺及团队成员到来后能够大展拳脚。

 

今年5月,肖诺在中山市相关部门组织下来到沙涌村实地考察,对这里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近年来,南区街道敞开怀抱欢迎人才到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对基础设施、乡村环境、周边配套进行改善提升,吸引了一批归侨、创业青年来到村中,推动侨房保育活化。

 

新旧结合
百年老房焕发新生
今年11月10日,2024中山华侨活动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山市发布了《关于保护修缮、活化利用侨房,共建美好家园的倡议书》。

该倡议书提道:“部分村庄相当数量的侨房,由于长期空置、日久失修,或杂草丛生,或损毁破旧,个别甚至有坍塌之虞。”

 

这也是沙涌村侨房面临的实际难题。沙涌村侨房众多,如今,部分侨房因年久失修而荒废,侨房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为保护和传承侨房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今年5月底,沙涌设计部落侨房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沙涌设计部落侨房改造项目的改造对象,主要是集中于沙涌村长兴街一带的侨房。项目一期计划盘活修缮共30间老旧、危旧侨房,预期投资修缮费用总额约1500万元,以马应彪家族位于长兴街的“在明书塾”和“在明女校宿舍”等中山市级不可移动文物单位为中心,以托管形式开展,华侨产权人委托由沙涌村经联社集体和设计师协会共同合作,利用设计师协会的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修复改造和活化利用侨房,引进设计师工作室、民宿旅舍、餐饮等业态带动经济效益,引领年轻人创业进驻,带动就业,逐步形成侨房活化示范片区。

 

计划用作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工作室的侨房正在改造。(摄影:叶志文)

 

项目启动至今,肖诺已经带领约30人的团队进驻沙涌村,分批次对侨房进行活化。预计12月底前,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工作室将改造完成。

 

这也是一间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侨房。

 

“我们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新旧结合的原则。保留原有侨房的结构和特色元素,同时加入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元素,让侨房既具有历史的韵味,又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肖诺介绍,“每一栋侨房改造过程中,我们都会列好任务表,列出拆改、换梁、屋顶布瓦等工序,按照时间节点赶工期。此前,我还做了沙涌学校香山书房的设计改造工作。”

 

肖诺参与设计改造的沙涌学校香山书房。(摄影:叶志文)

 

根据侨房特点,肖诺及团队为这栋计划用作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工作室的侨房作了加固、翻新、空间布局改造等工作,并在保留原有风格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建筑元素,让新旧在此碰撞、交织,迸发出艺术能量。

 

“比如很多侨房采用的是满洲窗,我们会保留这一元素,还会邀请上年纪的老木工手工打造侨房零件,并尽可能保留侨房原有的花砖等元素,对于无法保留的也会定制一样花型的瓷砖,目的就是让重新修整后的侨房能够有以前的那种感觉。同时,也会用一些新的建筑手法,让它更为实用。”肖诺介绍。

 

效益提升
新业态带动新收入
根据计划,这些改造后的侨房将被用作工作室,给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以及外地的设计师们使用。

“现在已经有深圳等地的设计师来问我,怎么租用这些侨房,以及侨房使用成本、周边生活是否便利等问题,大家对侨房还是很感兴趣的,对沙涌村的印象也很好。”肖诺表示。

 

深入南区工作这半年多来,肖诺也感受到这里的热情。

 

“南区对人才引进、设计行业的支持度都很高,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诚意。”肖诺表示,有的侨房房主在国外,沙涌村委会主动协助联系房主,为活化改造提供便利;对于列入不可移动文物的侨房,比如马公纪念堂,沙涌村委也会积极帮助争取经费补贴。

 

2018年前,肖诺在外地生活很长时间,这几年逐渐将生活、工作重心放到家乡中山。

 

如今,他的事业依旧遍布全国各地,但是沙涌设计部落侨房改造项目的铺开,让他与这里产生了深度链接,现在不出中山的话,他几乎每天都要来沙涌村跟进侨房改造进度,为更好地改造侨房,他还多次到其他城市调研、学习。

 

肖诺表示,中山市建筑空间设计协会汇集中山本土设计新力量扎根沙涌村,并将总部选址于此,未来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通过资源融合、挖掘乡愁内涵、发挥艺术构思、打造文创空间,为南区侨房建筑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让侨房侨产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肖诺参与设计改造的沙涌学校香山书房。(摄影:叶志文)

 

目前,该项目第一栋侨房基本上改造完成了,正在做收尾工作。接下来,他们还将对约30栋侨房进行活化,完成后计划邀请更多设计师来沙涌村工作、生活。另外,他们计划侨房初步改造完成后,还会把街上荒废的、倒塌的宅基地变成街角公园、口袋公园,进一步做好沙涌村农房风貌提升。

 

“南区对人才引进非常重视,这也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希望通过改造侨房,招揽一批设计师入驻,形成一个设计师部落,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肖诺表示。

 

南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区街道数以千计的侨房不仅是联系凝聚海外侨胞的载体,也是独具特色的侨乡资源,沙涌设计部落侨房改造项目一期将盘活修缮约30间老旧危旧侨房,目前已进驻5间侨房并正在实施改造中,盘活后将引进设计师工作室、民宿旅舍、餐饮等新业态,带动经济效益提升,为“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增添助力。

中山南区编辑部 
编辑:袁熙璇
责编:胡江澎
执行总编辑:袁晓君
总编辑:杜公卿
素材来源:南方+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3211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