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桂山山麓,刮起了一阵“国潮风”——开在古村小巷里的村咖,卖起了“盖碗”咖啡。在青花白底的盖碗中,咖啡拉花逐渐成型,香甜和酥软包裹着咖啡的浓香和少许苦涩,杯中流动的暗香恍若汩汩涌出的暖流。一时间,盖碗这一传统茶器在年轻人的“饮品界”火了起来,优雅地占领了朋友圈的“C位”。
“盖碗咖啡”。
走进五桂山街道桂南马溪村和平街11号的囍樂coffee&bar,透过透明的玻璃橱窗将店内布置尽收眼底。绿意盎然的庭院内移步换景,充满意境。此时,90后桂南村小伙李智峰端出一杯高颜值的中式盖碗咖啡,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在小红书平台,这家卖“盖碗咖啡”的村咖早已成为游客推荐的新晋网红。
一年半前,这个占地110多平方米的老宅旧院,还杂草丛生。如今,这家开在百年侨房里的“村咖”成了城市青年松弛休闲的小庭院,也成为了桂南村新老村民交流的平台,更成为了乡村青年返家创业的代表。
走进五桂山街道桂南马溪村和平街11号的囍樂coffee&bar。
“盖碗”装咖啡?
中西文化碰撞出新火花
主理人李智峰是一位土生土长的90后桂南青年。在他记忆中,小学四年级前的童年时光都是在这个老宅中度过的。“那时候邻里街坊经常走动,大家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很开心。”李智峰笑着介绍:“我们这个房子是父辈从老一辈华侨手上购置下来的侨房,有100年历史了,当年属于‘豪宅’了”。
咖啡店内杉木阁楼一角悬挂着一个立体醒狮头。原来,李智峰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桂南村醒狮队队长。每逢新年等重大节日,他都会带领醒狮队在村里走街串巷,入户采青、巡演、送祝福,让新年更加红火热闹。
囍樂coffee&bar。
“最高峰一天卖咖啡超过200杯,整个院子院外都挤满了人。尤其是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那段时间,也特别多游客来打卡!”李智峰介绍,为了将西方咖啡文化与中国“圆融中道”文化结合起来,他们研发的“盖碗咖啡”,用传统盖碗,冲入哥伦比亚中烘度的日晒处理法咖啡豆,喝起来浓香却不苦涩,适合大众口味。不少桂南村民纷纷前来取经,在李智峰的示范带动下,村中有1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纷纷在桂南村市集搭起了摊位摆卖各种饮品、客家茶果等美食,尝试家门口创业增收。
不“唯学历论”
“乡村新秀”更重能力、比贡献
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
五桂山是中山唯一一个全域为生态保护区的镇街,生态资源丰富。因此,如何有效吸引乡村青年人才返乡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命题。为破除评审中“唯学历、唯论文、唯奖项”的束缚,打破乡村人才评审的瓶颈,五桂山街道在全市率先试点,出台《五桂山街道“乡村新秀”自主评定实施方案》,评选出2名在推进“百千万工程” 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乡村新秀”。
中西结合的室内设计。
五桂山街道党建和组织人事办相关负责人坦言,此次评选的五桂山“乡村新秀”,不“唯学历论”,更重能力、比贡献。评选权重更侧重于返乡创业的青年是否给乡村带来效益更佳的项目。着重考察竞选者乡村项目的社会影响、经营效益、带动就业岗位、发展前景,尤其是示范作用。“我们希望‘乡村新秀’能带来示范带动效应,以典型个案为标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到五桂山的乡村创业或发展项目。”
这样创新的乡村人才评审办法,突出以能力和业绩评价为导向,让乡村青年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让学历体现在实绩中,推动他们“回乡村、强产业、带领富”。
今年11月,在百年侨房里开“村咖”的李智峰,入选成为五桂山首批“乡村新秀”。根据“乡村新秀”相关待遇,由街道分三年为“乡村新秀”发放共10万元生活补贴,在三年支持期内参照“中山英才计划”享受特聘人才D档待遇。
“这批生活补贴资金,我计划继续投入乡村项目建设中。作为本地村民,我计划再改一栋老宅,再做一些具有五桂山特色的餐饮生意,一方面活化自己手中的老宅,另一方面,也能为本地创造一些就业岗位。”李智峰认为,自己的家乡需要自己建设。他更计划用“乡村新秀”奖励的资金购买一批三角梅树苗,种在桂南村的村道小巷。
“我目前已经正在试种,一年后,倘若家家户户门前的三角梅能养护好,桂南村也会成为城里人心之向往的打卡地。”李智峰正与村委商量,计划“自掏腰包”,买下一批三角梅树苗,分发给街坊邻里,提升公共区域的美感和设计。
复审:吴林森
终审:李渊清
(本文来源:南方+,由五桂山发布编辑部编辑,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