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缘流长——中山市人民医院与孙中山先生的渊源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通讯员 刘中华 发布:2024-11-12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18661112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早年曾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并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医学,于189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孙中山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医术精湛,又免费为贫病者赠医施药,很快声誉卓著。然而,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他开始与志同道合的志士们一起寻找拯救整个国家民族苦难命运的出路,最终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行医经历虽然短暂,但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医术、展现出了高尚的医德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的疾苦和人民的需求,为他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女士也是一位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她1867年出生于香山县的书香门第之家。卢慕贞与孙中山育有一子二女,被尊称为“孙太夫人”或“卢太夫人”。李伯新先生在《默默支持孙中山革命的卢慕贞》一文中,给予卢慕贞夫人很高的评价:“卢氏是一位具有中国传统女性优良美德的母亲,一手承担养育儿女的责任,又孝顺侍奉家翁家姑,照料婶母程氏生活。一个小脚女人,承担这么多的繁重家务,还为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担风险。她使孙中山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把精力集中到革命事业上。”乡人亦赞卢慕贞,“孝敬贤淑,闻于乡党。”

1934年建成使用的侨立中山公医院(现址中山市博物馆旧馆)是中山(当时香山县)第一间比较完善的现代医院。该院落成时,卢慕贞女士欣然为医院的“落成纪念”碑题字。1951年,中山县人民医院(现中山市人民医院)合并侨立中山公医院,并将院址迁至原侨立中山公医院内。1959年,中山县人民医院迁到学宫(即今时泮水桥所在),如今孙文东路2号的地址。1983年,中山县撤县改市,中山县人民医院改称中山市人民医院。

卢慕贞女士当年题字。通讯员 供图

 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一百周年。当年先生身处乱世,弃医从政立志救国;今天我们生逢盛世,学医者终得以专心医人。作为中山先生故乡最大的公立三甲医院,中山市人民医院秉承孙中山先生高尚医德、医学人文精神和“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以“仁爱精医、厚德济世”的办医理念,完善学科建设、提升医疗质量,履行公立医院办医公益性,为广大市民提供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践行了先生博爱为民的精神。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