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坤||那时“蹭书”(记忆/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陈维坤 发布:2023-06-20

从前的读书时光

现在,我感到回味无穷的那些读书经历,多发生在童年或青年时期。

读小学时,下午放学后,有时会约上伙伴,到供销社的书店去。供销社在螺地山脚,位于镇区另一侧,通常走镇道,要绕一个半圆;穿街过巷,则近了很多,仿佛没几步就到了。

我们基本只看不买。什么有趣看什么。有一位年轻的男售货员,很和气,每一次从擦得纤尘不染的玻璃柜台中取出书,只是叮嘱不要弄脏了,也不能折叠,就交给我们。他偶尔还开个玩笑,空旷的店里,空气顿时活泼起来,我们都有些受宠若惊。书店的地面也洁净,我们干脆席地而坐,看得入神。天冷时,地面有些凉,就一只鞋垫在屁股下面,另一只垫脚。因为时间宝贵,所以读得认真专注。我们看的图书主要是连环画,也有作文选。偶尔口袋中有点零花钱,也买。都是看完好几本后,才选中一本没翻过的。

升初一时,我迷上了武侠小说。那个年代,不读几套武侠小说,和同伴聊天根本插不上嘴。每个下午回家,如果不用干农活,我便寻了间“厝桶”(只砌上四围,没有封顶的房子),钻进里头,找一块石头坐下,急急摊开书,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快意。那时武侠小说多是租的,大家争着读,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书一到手中,都要以最快速度读完。每次读着读着,感觉整个世界都隐去了,只剩下一人一书一石。直到白天最后一缕光线被收走了,才直起身来,伸个懒腰,真是畅快。只是双脚已被蚊子咬出了一个个疙瘩,密密匝匝的,痒得难受。一直很奇怪,刚才蚊子的冲锋陷阵,为什么就丝毫觉察不到呢。

这个时期,我们到书店“蹭书”的习惯,仍然保留着。自从我学会骑自行车之后,活动半径更大了,铁铺的松下市场、磷溪的溪口市场、隆都的店市市场的书店,我都是常客。一般是周末时间,几家店循环着去,以免店主日久生厌。因是专程而去,故而特别珍惜。光顾得最勤的,是店市的奋飞书店。书店空间逼仄,只能一直站着,但我有绝招,两条腿轮流支撑身体的重心,所以看上半天,也不觉得特别累。如今一听到“蹭流量”一词,我就乐了,马上忆起从前“蹭书”的事。去年路过店市,特意到奋飞书店看看。还是那位店主,只是头发已经灰白,不再是当年白白净净的帅小伙了,一想,时间已滑过了三十余年。

有时,会有一个老人来官塘中学门口摆卖旧书。旧书便宜,多买还有赠送,因此颇受欢迎,生意红火。我也淘了好些。买得最多的是《学习之友》和《连环画报》。汕头的这份《学习之友》办得真好,几乎所有篇章我都细读过。负责出版班里的黑板报时,内容就直接从里面摘抄,同学们都看得有滋有味。现在,我的书架上还保留了一大叠,发黄的纸张里,共同留存了我的青春记忆。《连环画报》虽散失殆尽,里头的一些故事,却已在头脑中扎了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到潮州府城的西湖山后读书,阅读的条件自是好了很多。记忆最深的,是教室毗邻阅览室,课间休息,常往阅览室跑,找一份报纸或一本杂志,读上几段,顺带和阅览室里热心肠的许老师聊几句。读得最多的,当属天津的《散文》杂志,好些文章都是一读再读,还做了抄摘。有些文章,爱不释手,篇幅又长,确实抄不过来,还私下里跟许老师商量,偷偷拿出去复印。后来还是觉得不过瘾,索性自己订了半年,狠狠奢侈了一回。半年时间转眼就到,咬咬牙又续订了半年。这是我三年中师生活中的一大“壮举”。

课余则喜欢逛逛书店。那是一个尊重文学崇尚阅读的黄金时代。当年太平路尾的文友书店,生意十分火爆。农家孩子,囊中羞涩,依然是看得多买得少,所以在市区读了三年,积书并不多,毕业时只带回一大袋。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友书店斜对面的百花园书店买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店里有多个版本,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买了全一册的,记得是花了12.95元。上百万字的巨著,印成一整本,字体之小,可想而知。还好年轻,视力好,并没觉得不适,暑假里很快便啃完了。后来又有多位同学跟我借阅,大家排着队读,感觉这是一本利用率特别高的名著,这钱花得特别超值。

我的那批藏书,多是旧书刊。市区街巷中藏有几个旧书摊,我是常客。不过,买旧书最讲机缘,我最得意的,是搜集了一批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韩江》杂志,读得有滋有味,自此与其结下不解之缘。若干年后,还成了这份本土刊物的特邀校对。缘分这东西,有时真的很奇妙。

大学期间,最满意的是学校的图书馆。四层楼里,都塞满了书,在里面踱步或安坐,有置身书城的感觉,很是美妙。我的闲暇时间,基本都抛掷在图书馆里。我们那时基本都是上午上课,下午和晚上自习,有大把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不像现在的大学生,课程挤得满满的,整天连轴转,忙得晕头转向。有同学要找我,常常先锁定图书馆。那时精力充沛,对什么都渴望知道一点,读的书很杂,什么高深读什么。最自豪的是同时跟读几份杂志,这里面当然包括天津的《散文》杂志,有点类似追剧。还坚持做点笔记,只可惜毕业前夕,笔记本不明不白地丢了,大约是被清洁阿姨当作废纸处理掉了,让我心疼了好多天。

参加工作后,买书随便多了,有时还颇阔气。记得文友书店隔壁有一间打折书店,经常冷冷清清的。正值世纪之交,人心浮躁,读书风气大不如前了。里面的书,以文学类居多,多是我所中意的,每次进城,都会特意绕过去,捡几本带回来。买打过折的书,感觉特别爽。后来更习惯网上购书,不知不觉中,书越堆越多。有些书买回来后,直接塞进书架,以至每次清理藏书,都发现一些连透明薄膜都没有撕开。读书却日渐懈怠,多趋于碎片化,有了智能手机之后,此种状态尤甚。也懒得动动笔记一记,或者用手机软件把文字提取出来。那种一口气读完《平凡的世界》的干劲,更是少得可怜了。一些想看的书,总想着来日方长,任其沉睡经年,积满灰尘。

这些读书琐事,并不精彩,都是平常乏味得很。记录下来,是因为觉得读书如同物质生活,大鱼大肉滂沛之至,饱食之后常觉亦不过尔尔,倒是无油无肥肉时候的咸菜菜脯,最有意思,让人深深怀念。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全市暴雨预警降级为黄色
13191人浏览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