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阜宏||“写”好人生习惯(夏至·考/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朱阜宏 发布:2023-05-26

多年后再写当年的高考作文

每年高考结束,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大概就是高考作文题了。现在网络上常常出现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看过一些这样的作文,我真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感觉。如果当年我能写出这些作文一半的水平,可能就是另一种命运了。

记得我当年参加高考的作文题目叫《习惯》。当时一看这个题目我心里就有点乱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写,从何处着手。考场上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何况我在前面的答题就已经用去了大部分时间。我看了一下父亲临时借给我戴的钟山手表,更有点慌了,时间只剩一个小时。

▲好习惯如花美丽(配图/ 晓东 摄) 

容不得多想,我赶紧写作文,可下笔时又不知怎么写。我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写作文不管怎么写反正都要写,不能让试卷留下很大的空白,只要写了,改卷老师多少也能给点分。所以,为了不给试卷留下空白一片,我只能绞尽脑汁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地写作文。现在已经记不得我具体写了哪些东西,大概是写了生活中有哪些好习惯,它对生活有怎样的好处;有哪些坏习惯,它又怎么样地影响生活等。记得清楚的是,这篇作文我根本就没有写到底,按照800字的写作要求,大概只写了四五百字,考场收卷的铃声就响了。

十几天后,高考的成绩出来了,当时语文的总分是120分,而我只得到了60分,估计作文(总分50分)能有20分就不错了。不仅语文没有考得好,其他各科的成绩也一塌糊涂。没有很好的成绩,上大学只能是一个梦。

后来想,我所以没有好成绩没考上大学,其实不就是跟我的一些习惯有关吗?比如上学时我很恋家。那时,我读的高中离家有三四十里路,每次学校放大周(两个星期放一天),按照学校的要求,学校上课的前一天下午必须要到学校上晚自习,可我几乎从来没有遵守学校的这一规定,大多数都是星期一早上才赶到学校上课。有时候,如果没能乘上早班汽车,那早上的前两节课都赶不上上。而早上的前两节课一般是语文或数学主要课程,因此,这两门课我常常落课。我还有不喜欢背书的毛病,即使语文书上哪一篇文章有要求背诵的段落,我从来没有完全背过。以至于高考语文试卷上有个要求默写某篇古文中几句话的题目,我只写了几个字。说到底,惰性注定使我高考失败。

无缘大学我就只好回家种地。种地是力气活,耕地耙地播种施肥打药样样要力气。不仅要花力气,还要经受烈日晒烤和风吹雨打。刚开始,我哪受得了种地的苦,总是偷懒怕下地。父亲常常骂我是个废人,什么农活都干不了。有一次,在城里上班的姐姐给我找了一份工厂上班的工作。第一天到那工厂报到,工厂领导就让我去做电焊工作。可是半天还没有坚持下来,我就丢下工作回家了。因为我有近视眼,又受不了电焊光的刺激。

看我怕种地班也不上,父母常常唉声叹气,不知道我将来怎么办。有一回,父亲对我说:“我们不能管你一辈子,过两年就给你说门亲事,你自己过日子去吧。”

果然,没过多久,就有媒人上门说亲了。那时候不像现在谈婚论嫁要车要房,女孩和她的家人也没要多少彩礼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有了自己的家,父母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给了我,让我们自己耕种。从此,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挑起家庭的重担。我更明白,一个人必须要自立自强自信才能走好未来的路。

为了会种地种好地,我每年都要到邮局书店购买很多农业科技书籍,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这样,我每年种植的农作物稳产高产年年获得大丰收。种地的同时,我还利用科技养猪养鸡养鱼搞家庭副业,开辟多种致富之道。生产生活的忙碌,让我天天奔跑在阳光下风雨中。渐渐地,我克服了懒惰的习惯,养成了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好习惯。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农村推进土地流转政策以来,我积极把村里一些人家不种的土地流转到自己手中耕种。种地多收入也多,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经历了生活中的很多事,我真切地感受到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的确能改变自己和一个家庭的命运;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就可能没有美好的生活。

写下这篇文章,算是对自己曾经参加过高考的怀念吧。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