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日记的你
那天,雯的父亲在暮色里骑着电动车赶到雯的家,把一个小箱子交给雯,小箱子带着岁月沉淀的痕迹。雯已经想不起箱子里盛放的是什么,疑惑地打开一看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摆着一些塑料皮本子,纸张已经发黄,字体也略显稚嫩,竟然是老公以前的日记。
雯的老公曾经是一名军人,日记都是他军旅生涯的记载。结婚的时候老公把日记放在一个小箱子里,存在小家的角落,后来搬家临时放到岳父家的储藏室,然后就被遗忘在岳父家的储存室。
几年后岳父搬家,小箱子没带走被彻底尘封在了储藏室里。初冬的某一天,岳父回到原来的家看到这个小箱子,觉得好生奇怪,他也不知道箱子里是什么东西,打开一看,竟然是女婿的日记,就原样封好给送了过来。
雯的老公恰好在外地出差,雯哈哈笑着给老公打电话:“你的日记爸爸给你送过来了。”老公在电话那头猛一听有点蒙,想了一下才回过神来:“你给我好好存着,你不能打开看啊,咱闺女看行,你不能看。”雯笑得花枝乱颤连声答应,心说,你不在家,我看不看你能知道?闺女都能看,我就不能看?我才不稀罕看呢。
我曾经也是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人。从青春年少一直写到结婚成家,直到有了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工作忙累,家务也多到昏天黑地,依然坚持写,不过日记内容已经从风花雪月、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心情变成了孩子的成长日记。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心情要记载。那些细腻的心思,隔了多年再看,都已经淡如清风。可是当年那个写日记的人,记下的都是自己真真切切的感受啊。
我的一部分日记存在父母家的抽屉里,常年锁着。那次同学聚会前,我回父母家打开抽屉找旧照片,那些日记整整齐齐地锁在抽屉里,拿起来随手一翻,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今再看竟然觉得有些可笑。都是些什么事啊,放到现在根本入不了自己的眼,更不要说郑重其事地写下来。可是在年少的心里,一朵花、一片落叶,都能引起心海的潮起潮落。年少,未及言语,人已惊心动魄。那些日记像一把锁,别在心口上,羞涩而矜持,锁着青春。
还有一部分日记就放在我身后的橱子里,厚厚的一叠日记本,用红丝带系着,曾经跟一些旧书放在一起,整理旧书的时候,那些日记舍不得扔,便放到橱子里,自从放在橱子里就再也没动过了。我自己不动,老公也不看,记的是哪个时期的早已忘却了。那次指着那厚厚的一叠跟儿子说,你看看你妈妈我写的日记,儿子宽宏大量地笑笑,有点怜悯地看着我,拍拍我的肩膀,说写日记有什么用啊。
是啊,写日记有什么用啊,儿子是不写日记的,很多人都不写日记。
在某些个无眠的暗夜里,想起我的那些日记,暗暗担忧,有朝一日它们的归宿在哪里?儿子肯定是不屑一顾,即便是那些记载他小时候点滴的文字,在他风华正茂如火如荼的生活面前,也不值得一提。
我们都像那野草野花,哭着笑着平凡着,哪有什么可值得留下的呢?曾经写日记的自己,只是漫长人生旅途的一部分,该随风去的就让它随风去,虽然你会忘掉很多重要的事情,虽然会对某些片段、某些场景、某些无关紧要的人或事记得特别清楚。
作者简介:窗外风,山东淄博人,文章见《读者》《意林》《青年文摘》《文苑》《三联生活周刊》《散文百家》《中外文摘》《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今晚报》《扬子晚报》《湖北日报》《云南日报》《齐鲁晚报》等。有文章被选为中学考试试题,章入选《青年文摘典藏系列》等。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向才志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