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渌‖读廖薇《自然课堂:我的公园漫游笔记》(见地/评论)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25

身边景致,诗意栖居
——读廖薇《自然课堂:我的公园漫游笔记》

那是在一个遥远的夏夜,还在呀呀学语的我有次被父母亲领着到家乡当地的镇中心公园喝冷饮,开瓶器撬开金属盖的那一刻,气流从玻璃樽口冒出滋滋作响,大人们各人手持一瓶汽水走进公园内临水的亭子。我从母亲的怀里探出小脑袋,吮着吸管的外头啜食那些悬浮着一层小气泡或橙色或透明色的冰凉液体,那丝由入口的冰爽冷饮和和拂面的送爽徐风携手制造的清凉,以及碰碰车场内的音乐鸣笛、冷饮店里的明亮灯光、我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共同构成了我对公园最原初的记忆。

▲廖薇新著《自然课堂:我的公园漫游笔记》

待年纪稍长至能够独立攀爬,我忘了有多少回,每逢逛这个公园,父亲都会抱我坐上公园大门前的石狮背上,小屁股贴着光洁冰凉的石材也足够我玩乐半天——我在“骑狮子”的同时还会伸手去触摸狮子口里的那颗会滚动的硕大珠子。后来学会认字,我才知道父母常领我游玩的公园叫“中山公园”,园内的亭子叫“中山亭”,亭前所临的辽阔水域乡人给它取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叫“大塘”。公园内栽种着高大笔挺的棕榈树,环绕大塘的是一圈枝繁叶茂、吐艳竞开的夹竹桃。

长大后,我作别童年的“中山公园”以及公园所在的家乡,到了同是叫“中山”的一座城市求学、工作,不期而遇城中的大小公园:大学时代常捧一册书在草坪上阅读的紫马岭公园;大二那年生日的晚上,上完《中国哲学导论》选修课后室友等众同学给我过完生日便从宵夜的大排档集体移步到了附近的北区公园游荡;同是与大学同学郊游、野餐过的孙文纪念公园、小榄公园、逸仙湖公园;实习时因工作到访或接访的小环瑯公园、北台山森林公园、尖峰山森林公园、龙山公园、名树园、树木园等,有年重阳节逛街却无意间随孙文中路的人流登上了一座小山而邂逅的中山公园,还有我去年的新书首发式举行所在地岐江公园等等。这是我拿到廖薇的《自然课堂——我的公园漫游笔记》(以下简称《公园笔记》)一书后下意识地“对标”,发觉原来自己曾在所生活的城市邂逅了这么多的公园。

我遂再细数一下此城之外、行走之处所涉足的公园:因城市设计调研课题到访的江苏徐州由煤矿塌陷区改造后的天狮岭公园、在台期间下榻台北西门町商圈民宿邂逅的电影主题公园及前往士林区寻访林语堂故居未果而偶遇的双溪公园,还有济洲岛偶来小路附近的郊野公园,贝尔格莱德卡洛梅丹城堡公园……在日子有限的旅途中,舍弃所谓的网红打卡点,而流连于异国他乡的公园,看来自己跟作者一样,天然地对公园心怀一种亲近感;但不同的是,《公园笔记》的出版,唤起了对这种亲近感的感知,相信更多读者,也被唤起了对身边景致的感知和诗意栖居的体认。

《自然课堂》系列是南方出版传媒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山出版有限公司策划的又一套专注本土的博物普及丛书,可以说是与其早前策划的《中山客》系列、《Hello》系列的一次呼应和延续。记得廖薇曾为《中山商报·城市周刊》的“中山地理”栏目策划过“公园”系列,当时其清新的文风、精美的版面既促进了栏目的微妙转型,也吸引了不少的读者粉丝。专栏里的“公园”系列厚积而薄发,便肥水不流外人田,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出版公司《自然课堂》系列的选题。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成书的《公园笔记》不负众望,不仅保留了报纸副刊版本时的可读性,还在原来的基础上更新、完善了数据和最近的规划、交通资讯等等,统一了编排体例,进一步加强了全书的严谨性和体系性。  

《自然课堂》系列无疑是校园里自然课堂的补充和拓展,它让我们走出抽象的实验室,逃离枯燥的实验数据,以图文这一直观的方式置身于身边的物象,去认识和感知自然与人类、本土与本我的关系。在我看来,《公园笔记》的受众群体或阅读功能最少有四类(种):一是作为当地访客游玩的实用指南;二是作为中山对外推广城市形象、人居环境、旅游资源的荐介读物;三是作为本土居民了解家乡历史风物和城市博物方面的普及读物;四是作为面向家庭的亲子读物。《公园笔记》宛如一位才情横溢而又活泼可人的年轻老师,将生物课、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的知识糅合到身边的景致——甄选13座公园为各位大小读者娓娓道来,不遗余力地为我们呈现我们共同拥有的身边那些熟悉的景致。

▲身边的美丽景象(夏升权 摄)

据我所知,撇开副刊编辑的身份,生活中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位博物达人:研究生修读可持续遗产发展与管理专业,只身游走于欧洲各大博物机构,长期关注博物馆与社区建设方面的课题,对民俗文化、历史掌故、风土人情饶有兴趣;对东亚国家的研学项目也兴致盎然,甚至为此而业余抽空报读当地语言培训班……这让我们见面时比普通的编读关系多了更为丰富的闲聊谈资、阅读交流和经历分享,每次她总能兴致勃勃地提出各种奇思妙想和独到见解。这也使得她撰写起博物类的普及读物时力图兼顾科学性与人文性,使得艰涩的科学知识显得跳脱活泼而不失规范严谨,厚重的历史知识显得轻松亲切而仍保留着悠长意蕴。

我们非常幸运地遇见了这本对我们有着唤醒意义的《公园笔记》,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对一地一城的建筑、历史、地理、交通、气候、物种、玩乐等资讯的博物致知,而是唤醒我们对身边景致的留心、对诗意栖居的发现。当有那么一天,我们抛开物欲的浮躁,走进身边的风景,也对熟悉地、寻常物背后的故事追之溯之,并拿起笔书之记之,为最亲近的风景立传。那便是我们觉醒的那一天,也就离诗意的栖居不远了。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图片/作者提供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