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盛大开幕,作为重要赛区的中山正以最饱满的热情迎接这场体育盛会。
当下,沙溪体育馆内,U18女子篮球赛事已率先开打,姑娘们的激烈角逐点燃赛场激情;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里,来自全国的9支棒球队、9支垒球队及中国香港棒垒球代表队齐聚,备战11月10日启幕的巅峰对决。恰逢“百千万工程”实施三周年与中山由“香山”更名百年,这场“体育大年”的赛事扎堆,正让中山“以赛营城、以赛兴城”的发展蓝图加速落地,体育之火驱动城市发展新引擎。

场馆筑基:
城乡蝶变撑起赛事承载力
“硬件设施完全达到国际标准,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打出好成绩!”赛事即将启幕,一直在中山备战全运会的广东棒球队主教练王玮感慨,道出了参赛队伍对中山赛事保障的认可。作为十五运会棒垒球项目唯一举办地,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熊猫纪念球场历经升级扩建,近147亩的场地内,3座国际标准赛场、室内训练馆及配套设施一应俱全,高效排水系统可实现“停雨30分钟即可开赛”,5G全覆盖与智慧管理系统满足顶级赛事转播需求。这座能容纳4000名观众的现代化场馆,正是中山“百千万工程”基础设施升级的缩影。
棒球之于中山,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传承。从百年前“中国棒球之父”梁扶初播下的梦想,到今天全运赛场的再启新章,“熊猫精神”在这里延续着拼搏与热爱。自2011年创办的“熊猫杯”青少年棒球邀请赛,已连续举办11届,吸引全国乃至海外球队参与,并被列入广东省重点打造的十大品牌赛事。
依托赛事积淀与群众基础,中山正积极构建覆盖赛事运营、青训体系、体育消费的棒垒球产业生态。“未来将探索建立中国明星棒、垒球队,与世界三大湾区开展互动交流,让棒垒球成为中山链接世界、展示城市活力的独特窗口。”广东熊猫体育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小龙表示。
三年来,中山以赛事为牵引,推动体育设施向城乡全域延伸。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足球场480个、篮球场3346个、田径场409个、羽毛球场1152个,体育设施实现镇镇覆盖、全民共享。实现“镇镇有场馆、村村有球场”,“10分钟健身圈”全面铺开,让群众运动“出门即达”。承办篮球赛事的沙溪镇更是投入超1000万元优化体育设施,86个篮球场星罗棋布,“村村有球场,月月有比赛”成为常态。从国际顶级场馆到乡村健身场地,梯度化的体育设施网络,既撑起了全运会等高端赛事的举办能力,也夯实了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

赛事引流:
一业带活百业发展生态圈
10月30日,十五运会棒垒球门票火爆开售,短短数小时内,线上购票平台访问量激增,其中不乏来自港澳及周边城市的观众。赛事的火爆不仅点燃了体育迷的热情,更带动了中山文旅、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全面升温。印证着中山体育赛事的强大吸引力。这场热度背后,是“体育+”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消费新动能。
全运会期间,中山市推出“体育+旅游”特色线路,将棒垒球中心、孙文西路步行街等景点串联,吸引游客在观赛之余深度体验岭南文化。毗邻球场的商圈内,餐饮店日均客流量翻倍,酒店预订率连续两周保持高位。
以赛事为流量入口,中山正构建“赛事引流、服务留客、消费提质”的百业联动生态,让体育盛会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深中通道的通车,更让“一日三地观赛”成为现实。这条串联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大动脉,将深圳至中山车程缩短至30分钟。赛事期间,游客可清晨在中山看棒球赛,下午赴深圳观羽毛球赛,傍晚往香港赏击剑赛,大湾区体育旅游闭环加速形成。中山顺势推出“看一场球、认识一个镇、品一方文化”的文旅线路,孙文西路步行街布置全运文创摊位,沙溪龙瑞村将非遗表演、特色小吃与球赛绑定,曹边村的咖啡艺术周3天吸引10万人次,带动周边消费增长15%,体育赛事正转化为城乡消费的“流量密码”。

全民参与:
体育基因浸润城市精气神
2025年10月7日,中山市“镇超”赛事正式拉开帷幕,23支镇街及市两新组织战队集结,将在17个比赛周内展开67场激烈角逐。赛场上,16岁少年带球突破、57岁老将稳健防守,甚至有“父子兵”“师生队”“同姓兄弟”并肩作战,生动诠释着“全民共享”的赛事理念。“这不仅是比赛,更是体育精神的传承!”南区队队员李雄文的感慨,道出了中山体育的全民底色。这份传承在各体育领域绵延生长。
作为“棒球之城”,中山从幼儿园到成年构建起完整梯队,熊猫少年棒球队U18组别已连续三年斩获全国锦标赛冠军,U15组别两年蝉联五人制棒球全国冠军,15个国家级棒垒球人才基地在此落户,连日本、韩国职业球团都有意将此地作为长期冬训基地。而在“村 BA”双冠王沙溪镇,体育基因更是深植乡土:86个篮球场实现“村村覆盖”,连续26届村级篮球赛热度不减,武术、乒乓球等项目同样人才辈出。除“镇超”外,中山持续20年的足球三级联赛,每年吸引超900名运动员参赛;10月26日启动的“运动中山”徒步活动,近千名市民沿岐江两岸穿行,线上云徒步同步联动,数字平台更实现赛事资讯、健身服务“一键直达”。
近三年来,全市每年举办群众体育活动超2100场次,参与人次突破200万。从棒球场的少年集训到龙瑞村的街头球赛,从清晨公园的晨练人群到徒步路上的亲子家庭,运动已真正融入中山人的日常。全运赛事的举办,不仅是对三年建设成果的检验,更开启了“体育之城”的新篇章。
从场馆设施到产业生态,从全民参与到文旅融合,中山正以赛事为引擎,让体育成为推动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的强大动力。当全运圣火照亮岭南大地,这座百年名城正以热血与活力,书写着“以赛兴城、一业带百业”的时代答卷。
【统筹:黄凡 吴森林】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苏小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