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生最近因入职体检意外发现自己肝功能异常。原本以为只是小问题,“吃点药就能解决”,没想到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一系列“看似繁琐”的检查后,竟确诊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经过规范治疗,他的病情完全可以治愈。
这个看似普通的就医经历,给许多人提了个醒:体检中的异常指标不能忽视,医生的“细致检查”并非“过度医疗”,而是对患者健康负责的表现。

“吃点药就行”的侥幸心理
差点耽误病情
郑先生在入职体检时发现转氨酶升高,体检科医生建议他前往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起初他并不在意,觉得“可能是最近熬夜或喝酒导致的,吃点保肝药降下来就行了”。
虽然郑先生一度觉得检查“太麻烦”,但在医生的建议和引导下,他最终完成了肝炎病毒筛查、肝脏B超等一系列深入检查。结果令人震惊:他被确诊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听到这个结果时,我整个人都懵了。”郑先生说,“我平时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会有肝炎?”医生告诉他,丙肝病毒潜伏期长,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人直到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才发现问题。
“如果当时我只是随便吃点药压一压指标,后果真不敢想象。”郑先生感慨地说。
据了解,目前,丙肝已经可以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实现高效治愈,疗程通常仅需3-6个月,治愈率超过95%。但如果拖延不治,部分患者可能在10-2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医生强调,丙肝是“隐形杀手”,但并不可怕到无法应对的地步,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而且,目前有治疗丙型肝炎病毒的特效药物。
规范检查不是“过度医疗”
而是对患者负责
郑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许多人在体检发现异常后,第一反应是“吃点药压一压”,而不是深究原因。
对此,肝病科医生提醒:
肝功能异常≠小问题:转氨酶升高提示肝脏受损,可能是肝炎、脂肪肝、酒精肝甚至肿瘤的信号,必须明确病因。
丙肝是“隐形杀手”:我国约有1000万丙肝感染者,多数人无症状,但病毒会持续损害肝脏,早发现才能早治愈。
检查不是“白花钱”:精准的检查能帮助医生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误诊或延误治疗。医生的“细致检查”不是“过度医疗”,而是对患者健康负责。
健康小贴士
●定期体检,关注肝功能指标。
●发现异常不要自行服药,应到专科就诊。
●丙肝可通过血液传播,如有高危行为(如不规范输血、纹身、共用剃须刀等),建议筛查。
●丙肝已可治愈,关键在早发现、早治疗。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包凯莹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