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在B超引导下,为血管条件比较差的一位患者成功完成穿刺操作。
据悉,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而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则是血透治疗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穿刺方法主要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触摸来定位血管,对于一些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穿刺难度较大,此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还可能导致穿刺失败,影响治疗进程。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开展的“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助力解决患者难题
患者李先生(化名)因患病,需要长期开展血液透析。近日,在开展血液透析前,由于患者的血管条件差,血管狭窄、弯曲,再加上患者比较肥胖、血管位置不明显,医护人员在为他建立血管通路时,多次尝试传统穿刺方法均未能穿刺成功。
如果这个难题不能解决,将为李先生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并增加他的心理负担。面对这一挑战,医护人员没有放弃,决定采用新开展的“B超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并成功完成。

“以前穿刺总是很疼,还担心穿不成功,现在有了这个B超引导,感觉安心多了,也不那么疼了。”李先生心情激动地说道。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主管护师吴妍清介绍,“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有快、稳、准的特点。
其中,“快”体现在快速定位,可极大缩短操作时间,让患者无需漫长等待,减少痛苦;“稳”体现在稳定可靠的操作,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失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准’方面,体现在B超能够清晰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包括血管的直径、深度、走向以及血流情况。”吴妍清介绍,在穿刺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实时观察穿刺针与血管的位置关系,准确无误地找到最佳穿刺点,精准地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从而显著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比传统盲穿,B超引导下穿刺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次数,降低患者的痛苦和血管损伤的风险。
医护人员为新技术的实践付出努力
在医疗领域,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的医护人员在“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付出多方努力。
“大家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课程,邀请业内专家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超声操作技能和穿刺水平。”吴妍清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从患者准备、定位、消毒铺巾到穿刺、抽吸以及术后处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严谨细致,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据悉,接下来,该医院血透室将继续致力于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进一步推广B超引导下穿刺技术的应用,为更多血透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治疗服务。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