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脑内藏“巨型炸弹”,医生这样化解危机→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蔡伟强 陈果 黄文勇 发布:2025-05-15

近日,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运用“介入+开颅”分站式复合手术,成功为40岁的陈女士摘除右侧蝶骨处鸭蛋大小的巨大脑膜瘤。

目前,陈女士已能自行步行出院,恢复状况良好。这是该团队采用此技术成功治疗的第6例患者,也彰显出医院在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领域的成熟技术实力。

陈女士出院时,向医护团队送上锦旗和花束。(黄圃人民医院供图)

头痛难忍求医
惊现脑内“巨型炸弹”

半年前,陈女士莫名开始反复头痛,每次痛起来就去诊所买点止痛药对付,一直没去医院仔细检查。直到今年4月初,头痛越来越严重,吃止痛药也不管用了,她这才来到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求医。一检查可不得了,头颅 CT 和颅脑 MRI平扫+增强检查发现,她脑内右侧蝶骨长了个 50×60×70毫米的巨大肿瘤,差不多有鸭蛋那么大!脑组织被严重挤压,随时可能引发脑疝,甚至危及生命,医生赶紧将她收住院。

神经外科团队对陈女士的病情十分重视,主任医师秦德广组织大家反复讨论。最终确诊她患的是“右侧蝶骨巨大脑膜瘤”,必须手术切除肿瘤才能保命。但常规开颅手术风险极大,因为这个肿瘤血供太丰富了,术中很容易大出血,不仅可能切不干净肿瘤,还可能伤到周围的脑组织、血管和神经,导致偏瘫、失语等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因为大出血被迫中断手术。而最新的“介入+开颅”分站式复合手术,先通过介入找到肿瘤供血动脉并栓塞,减少术中出血,能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征得陈女士和家属同意后,团队决定采用这一方案。

两步精准出击
成功“拆弹”

第一步:介入栓塞,切断肿瘤“粮草”。4月12日,副主任医师黄文勇和主治医师充龙毅为陈女士实施全麻下介入全脑血管造影+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术。造影显示,肿瘤的血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分支(脑膜中动脉)和部分颈内动脉。医生们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精准地将栓塞剂注入脑膜中动脉分支,既阻断了肿瘤90%以上的血供,又巧妙避开了颈内动脉等重要血管,成功切断肿瘤的“粮草”,为后续手术打好基础。

医护团队手术中。(黄圃人民医院供图)

第二步:开颅切除,完整“排雷”。4月15日,在医联体专家、主任医师林少华指导下,团队采用改良翼点入路联合颅底磨钻技术,充分暴露肿瘤。手术中,医生沿着肿瘤边缘小心分离,因为术前做了栓塞,肿瘤变得松软、边界清晰,切除起来顺利多了。最终,肿瘤被完整切除,重要脑功能区也得到了完好保护。而且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陈女士很快就苏醒并返回病房。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照料,陈女士恢复得很不错。出院时,她特意送上锦旗和花束,表达对医护团队的感激之情。

 

脑膜瘤科普: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发病率约为每年2/10万,在颅内肿瘤里排第二位,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45岁左右是发病高峰,而且90%以上都是良性的。不过,别因为它良性就掉以轻心,它会压迫脑组织、影响脑脊液循环,让人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脑膜瘤最有效的办法。

对于那些位置深、体积大、血供丰富的脑膜瘤,单纯手术切除难度很大。而血管内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能让肿瘤缺血“变弱”,和正常脑组织分离开,不仅减少术中出血,还降低手术难度,所以“介入+开颅”分站式复合手术特别值得推广。

黄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集介入与开颅技术于一体的特色专科,还是中山市“十四五”特色专科、国家防治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团队能熟练开展各类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创伤的介入和开颅手术,全力守护患者健康。

医生提醒,如果经常头部胀痛,尤其是两侧额颞部疼痛,或者突然出现癫痫症状的成年人,一定要警惕脑肿瘤,及时去医院做颅脑CT或MRI检查,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包凯莹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起飞!带你沉浸式体验中山阜沙直升机场
原创 15329人浏览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