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是一群离生死最近、承载无数期望的人。他们长期扎根临床一线,用坚韧与奉献,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用无私的爱点亮患者的希望,并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
纸短情长,每年,全市各家医院的护士们都会收到许多感谢信,这些感谢信的背后,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回响”。
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记者采访了中山市多家医院的5位护士,展现这些感谢信背后的“最美瞬间”。
中山市博爱医院小儿外科护士:
收到一封8岁小女孩的“画作”感谢信
2024年年初,中山市博爱医院小儿外科收到了一封“童趣十足”感谢信,信件出自一位8岁小女孩之手,她用稚嫩的笔触和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医护人员的笑脸,这份纯真的礼物让全体医护人员深受感动。

小女孩的弟弟患有先天性巨结肠。这是一种导致患儿反复腹胀、无法正常排便的疾病,住院期间需要每天进行灌肠,缓解症状。
小儿外科护士长罗朝虹介绍,小女孩的弟弟在出生后不久就出现了症状,8个月大时来到市博爱医院接受治疗。在灌肠治疗过程中,小儿外科护理团队始终保持高度耐心,细致观察,通过轻柔手法减轻女孩弟弟的不适感。

在住院22天期间,小女孩成为陪伴弟弟的“小助手”,她特别喜欢画画。医护人员们注意到这一点后,经常主动给她一些纸张,让她在护士站附近涂鸦。
护士站的墙上挂着医护人员的简介照片,小女孩常常对着这些照片仔细观察,然后认真地在纸上画下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笑脸。
她会对着照片反复比对,一笔一画地勾勒出医护人员的轮廓。俏皮可爱的画作充满了对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她在信中感谢了每一位照顾过弟弟的护士。稚拙的字迹旁边还写着“走心、暖心、真心”,这是她妈妈代写的。
“这样形式的感谢信,科室还是第一次收到,它让医护人员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职业的温暖和意义。”罗朝虹说。
南朗医院护士甘容芳:
精湛护理技术抚平患者焦虑
南朗医院的伤口造口门诊,有一位护士,她用精湛的护理技术和贴心的服务,为患者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她就是甘容芳。
今年是甘容芳从事护理工作的第21个年头,她始终坚守在平凡而神圣的护理岗位上,为患者照料呵护伤口直至愈合。

一年前,甘容芳收到了一封来自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感谢信,信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患者家属徐女士对她的感激。
当时,丈夫徐先生在当地做完结肠肿物术后,恢复期因伤口出现炎症一直不愈合。他的腹部创口虽不大但较深,渗透液较多,疼痛难忍。

徐先生来到南朗医院就诊后,甘容芳为他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并为他提供病情评估、伤口处理、感染控制等服务。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徐先生的伤口逐渐愈合,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徐女士在感谢信中写道:“甘容芳护士详细询问病情,安抚患者,她的一句话让我至今难忘:‘请你们放心,我有能力治好徐先生的伤口,请给我一点时间!’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在患者极为焦虑时,她坚定的话语让我们悬着的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徐女士还提到,甘容芳不仅耐心安慰患者,还耐心地向家属科普护理知识,让她在焦急中平静了许多。
收到这封感谢信,甘容芳说:“感谢病人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对护理工作的认可,接下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中山市南区医院护士周碧霞:
“网约护士”上门解难题
在中山市南区医院,也有一位白衣天使,她以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患者中间播撒着希望与温暖的种子。她就是该院外一科护士周碧霞,一位深受患者和家属敬爱的护士。

不久前,67岁的高龄患者何先生因意外摔倒导致颈椎骨折,长期卧床不起,身体多处出现了压力性损伤,腰部及右臀部的深部组织甚至坏死,感染带来的剧痛如影随形。面对如此困境,家属满心担忧,但因缺乏专业护理经验又束手无策。
幸运的是,他们获知了“健康中山”APP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预约到周碧霞护士上门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周碧霞运用专业能力,为何先生轻柔又熟练地处理了伤口,并向家属传授了居家护理的专业知识。
此后的日子里,无论风雨无阻,她坚持上门换药,前后共计13次。在周碧霞的精心照料下,何先生的伤口逐渐愈合,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您立于床畔,素手执刀,清创如庖丁解牛,敷药若春风化雨!精准可见医学之严谨,轻柔间尽显仁者之温厚。”家属在写给周碧霞的感谢信中如此说道。


这封字字真挚的感谢信,不仅体现了家属对周护士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扬。
“当初选择这个职业,就是觉得护士能帮助很多人。”从事护理工作已达15年的周碧霞说,多年的护理工作虽然辛苦,但当获得患者和家属的肯定,收到感谢话语时,所有的辛劳都化为了欣慰和动力。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郑石梁:
长时间弯腰抽疱感动患者和家属
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护师、护理组长郑石梁,是医院里的皮肤科护理高手。近来,她收到了一封充满情谊的沉甸甸感谢信。
写感谢信的,是一位患者李叔(化姓)的家属。李叔身患天疱疮,有中风偏瘫史的他,全身皮肤溃烂,散发出难闻气味。

70多岁的李叔和妻子因年岁已高,自我照顾力不从心。李叔前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后,郑石梁无惧气味,细心为李叔开展臭氧水疗和抽疱治疗。面对大大小小的水疱,她弯着腰,用针筒细致抽取,整个过程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由于治疗得当,李叔很快就康复出院。“当我看到她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长时间弯着腰抽水疱,我非常感动,不惧怕气味、不怕累,这是亲儿女都很难做到的。”在感谢信里,李叔的妻子用真挚的语言,回顾了当时的细节。

“感谢有这么好的护士,你们的服务质量了不起!”李叔的妻子充满感激之情。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更是一名守护者,守护患者,是我的职责。这封感谢信是对我们护理团队的肯定,我也更加坚定了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与挑战,都要坚守岗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关怀的信念。”郑石梁说。
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陈真:
细心服务感动台湾同胞
台湾同胞林先生(化姓)因在中山工作,经常两地奔波。他因患有心血管疾病、左侧肢体乏力,曾来到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就诊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中山陈星海中西医医院针灸科护士长陈真所带领医护团队的细致服务。

入院首日,陈真协助他办理住院手续,并且每天都前来关心和问候。“林先生,今天感觉怎么样?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助吗?”陈真带着护理团队,细心服务患者。
在充满关爱的服务中,林先生对护士团队充满信任,彼此关系融洽,他也感受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情谊。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治疗,林先生病情慢慢地好转,康复出院。康复后的林先生常对朋友点赞医护团队的治疗,并写下了感谢信。

“你们个个都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热忱服务、沉稳应对、责任心重、务求实效,这是我个人的感觉,愿贵院能保持如此良好的美德,感恩再感恩。”林先生在信中说道。
“林先生的感谢信,是对我们服务的肯定,也是我们更加努力做好护理服务的动力,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医疗事业做更多贡献。”陈真表示。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陈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