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基层治理,共建美好家园,本期《社会观察》我们走进火炬开发区。3月22日,由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的“蓝红筑梦公益连心”博凯社区志愿服务集市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学雷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中山凯茵又一城举行,现场为首批35家社区“合伙人”颁发证书。“社区合伙人”模式能给社区治理带来哪些变化?马上关注一下。
义修、义诊、义剪,当天上午,博凯社区联合多个公益组织为居民开展便民集市,提供各类公益服务。
街坊:“来修豆浆机,我们岁数大了,又不想往外跑,就在家门口修理好了,节约时间还方便。”
街坊:“如果平常要去医院,像我们年龄大不会开车,还要等公交,现在家门口就有‘小医院’,可以帮我们量血压,我刚刚就是血压高了,医生跟我说要调整,要去医院再看一下,这就非常方便了。”
作为常住人口2.5万人的新型城市社区,博凯社区组织的活动曾面临资源不足、居民参与度低等难题。今年,成为省级党建引领社区运营试点后,博凯社区以社区“合伙人”机制为纽带,通过分层赋权、动态管理,构建三级“合伙人”体系:基础“合伙人”提供日常服务,核心“合伙人”牵头小微项目,战略“合伙人”深度参与治理。
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党委副书记蔡秋萍:“我们分层激活了社区内外资源,把商户的生存需求、居民的服务需求和社区的治理需求拧成一股,推动社区从被动输血式治理转向了自我造血式的共赢。”
蔡秋萍表示,2025年,该项目预计将链接超40个“合伙人”主体,推进至少10个微项目,为政府节约30%以上社区公共服务经费支出。首批社区“合伙人”共35家,涵盖教育培训、法律服务、健康医疗等多元主体。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孟宇:“我们每年都在社区举行8~10次的健康讲座、健康义诊等公益活动。这次我们签约成合伙人之后,医院投入的力度更加大了,全方位响应‘百千万工程’,以及人民群众积极需求的健康理念。”
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电子部党支部书记石伟伟:“后期我们会每个月来到社区开展一次小家电的义务维修活动,比如宣传家电的使用安全事项、提供小家电清洗的服务,为我们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据了解,社区运营是市委社会工作部今年推进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其中,发展社区“合伙人”等运营主体,是推动社区实现“自我造血”“多元共治”的有效举措。作为省社区运营试点单位的博凯社区在这方面率先探索,为全市全面推进积累了有益经验。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牛宇华 三审 苏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