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一例93岁高龄重症登革热患者,在科室的全力抢救下,该患者如今已恢复出院。医生提醒,登革热感染的流行季一般在每年的 5-11 月,市民要积极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医生攻克多道难关
成功抢救93岁高龄重症患者
近日,93岁的中山患者林婆婆(化名),因感染登革热出现重症从外院转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抢救。
入院时,林婆婆身体处于高热状态,同时血小板低下、全身可见散在出血点,并出现肝脏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血氧低、多脏器衰竭等问题。此外,因年龄大,她还存在多种基础疾病,情况十分危急,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林婆婆存在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并且因此前曾经在遇上登革热后情况凶险,在抢救方面非常考验医生,需要攻克多个难关。”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孙达介绍,首先是补液和控液之间的难题,由于老人家高龄心肺功能不好,本应减少液体输入,但是又因她处于高热状态,身体液体不断挥发,如果此时不及时补液,将影响血液循环。
“患者有冠心病病史,曾多次因心力衰竭住院治疗,为了更加精准地控制体内液体,医生团队精细监控林婆婆每小时液体的入量与出量,并结合检验检查、血流动力学及床旁重症超声的指导,为老人家进行积极的液体治疗。”孙达表示,另外,老人家因为慢阻肺引起哮喘,为了救治林婆婆,经过对病情的仔细分析与评估,医生团队为老人果断合理应用了激素,控制住了病情。
“林婆婆是老年高龄患者,有慢阻肺病史,间断有咳嗽、咳痰,需警惕合并细菌性肺部感染可能。”孙达表示,快速完善病原学检查,经验性地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对病情好转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医护团队要闯的第四关,是林婆婆的排痰问题。“由于老人家的慢阻肺问题,引起了痰挤压在气道,因年龄大、感染了登革热凝血功能差,老人家的气道黏膜脆弱容易破裂,为老人家吸痰的次数,也要精准把控。”孙达介绍,因此,医护人员细心地增加人工叩背等方式,帮助老人排痰。
此外,医生团队发挥中医药治疗传染病的优势,通过中医辨证、遣方用药,为林婆婆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由于老人入院时呕吐,无法进食,医护人员为她开展一体化营养治疗。
“林婆婆经过抢救后,病情开始好转,意识也越来越清楚,但是因在ICU病房,家属不能在一旁时刻陪护,老人家产生孤独感和恐惧感,对治疗产生抗拒情绪,护士团队为老人家进行心理护理,陪老人家聊天、对她进行开导和陪伴,助力老人恢复健康。”
最终,经过6天的抢救,逐渐恢复健康的林婆婆顺利出院。
市民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据悉,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开展救治感染性疾病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为主的专科医院,有丰富的登革热救治经验。近年来医院救治过多例登革热重症患者,其中最高龄的是林婆婆。
孙达提醒市民,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该疾病的流行具有一定季节性,流行季一般在每年的 5-11 月。
据悉,登革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骨头痛、肌肉酸痛、皮疹以及出血倾向等。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孙达表示,由于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相似,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就医非常重要。旅游期间做好防蚊措施,旅游归来后2周出现“热、痛、红、疹”症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的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
编辑 王帆 二审 黄启艳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