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泽森
鸣谢:刘英满
崔永亮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每到10月份,秋天的苏州大学银杏金黄,大片大片的覆盖着校园,尽情的书写这所100年老校的浪漫与热情。
走在水岸边小桥上,路过典雅老建筑,人在不知不觉间便与校园融为一体。或躺在大草坪,或坐在高大的树木下,目之所及,幸福感不断袭来又慢慢如水波般荡漾开去。
刘静娴,来自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术套路项目。6月,查询到被苏州大学录取的信息后,她便迫不及待的来到这所让她仰慕已久的名校。
她一路上听说着很多同班同学被录取的好消息,刘泳彤,安昭、吴元康、杨皓丹等等,现在他们应该和她自己一样,怀着喜悦的心情,正如蜜蜂一样细细的编织着美好的未来吧?
刘静娴默默为自己同项目的队友杨皓丹感到高兴。他在第一年不如愿的情况下选择了复读。复读是心灵的挑战,对于体育复读生,他们的复读生活比一般高考生更辛苦。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000多年前的孟子老人家应该是体育生的闺蜜,所讲的几乎是每个顺利实现大学梦的体育生的真实写照。
6月份的苏州大学樱花已去,也还没有迎来10月份的枫叶。但徜徉在校园中静娴一样是满满的幸福感,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塔、钟楼、红楼,尤其是东吴门,硕大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让刘静娴很有亲切感,自己曾经“发奋识遍天下招,立志学会人间式”的小小决心,终极目标不就是养正气,法完人吗?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苏州大学的傍晚有一种更吸引人的魅力,温婉的城市,祥和知性的校园,变得宁静起来。此时,静娴的心情也无比宁静。宁静属于历经风浪后的回归,宁静属于完成一环一环考验后的收获感,宁静属于她一起奋斗越挫越勇的那群体校生。
01
体育,梅花香自苦寒来
刘静娴2014年到中山体校集训,那年她9岁,读3年级。父亲是体育老师,静娴从小就接触武术。蹲马步是小时候一段痛苦的记忆。
静娴说:“我6岁左右就在家腰靠墙蹲起了马步。看,大腿肌肉的酸疼,把我的眉头皱成了川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跑到下巴,然后撒钱似的往地板掉,‘嘀嗒、嘀嗒’的声音在房间回响。”因为家长对体育的感情和自己好动的性格,10岁,刘静娴就正式转入到中山体校就读。
中山体校,1986年9月开办,是中山唯一一所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和文化、体育专业教育的学校。学校有田径、游泳、跳水、乒乓球、体操、篮球、足球、柔道、跆拳道、摔跤、举重、击剑、自行车、武术套路、武术散打、拳击16个运动项目。
先后走出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嘉良、体操世界冠军卢裕富、举重世界冠军邱红霞、南拳世界冠军吴毅懿、“亚洲飞人”苏炳添、跳水冠军陈艺文等众多世界体坛名将。学校是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初到体校的刘静娴是快乐的。主教练崔永亮总不时关心她的日常,队里的师姐也经常和自己说说笑笑,加之看到训练多年队友一套套潇洒而令人称奇的动作,刘静娴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向他们看齐,自己有一天和他们一样优秀。
“啪——啪——”,训练馆下午总会传来踢腿声和腾空落地声;
“啊——啊——”,师兄师姐们总会在技术动作上画龙点睛的带上气势。
刻苦的刘静娴像一条游入大江的小鱼,认真按教练的指导进行训练。冲拳推掌、转身架拳、鲤鱼打挺、五步拳……
训练的日子伴随着挫折和收获不断前进。
有一天崔永亮教练和刘静娴爸爸在办公室聊了很久,家长出来后走到训练场看着满身是汗水的刘静娴,小孩眼里正亮晶晶的闪动着光。
“静娴,到了体校跟着崔教练好好学习,学东西不管基础怎么样,只要肯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我和妈妈永远支持你。”家长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说。
过了打基本功阶段,崔永亮教练让刘静娴选择太极拳作为自己的专项。在一步步了解感受太极拳动作后,她慢慢掌握了太极拳的动作要领。
4年级时她和其他3个队友一起参加了一场比赛,没想到得了第六名。名次不是特别高,但对她无疑是一种有力的肯定,为此,她更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把武术学好。
与刘静娴同班的刘泳彤则更早进入中山体校,她学习的是体操项目。2011年还在读幼儿园时,就被体校蔡声舜教练看中选入中山体校。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美女,刻苦又有个人天赋,很快在训练中成绩突出。
但体操训练真是辛苦。拉韧带时很多队友都嚎嚎哭起来,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控腿动作经常让自己累得发抖,眼泪不住的掉出来。好在教练有各种方法鼓励大家。那些飘在空气中的表扬语,就像棒棒糖一样让每个孩子忘记了一天的伤痛和眼泪。
刘泳彤训练之余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爸爸通电话,和爸爸讲述训练的收获,从训练拉柔软的痛,到手上磨出的小泡泡都要仔仔细细的和爸爸讲。爸爸鼓励泳彤一定要坚持,会越来越好。
体校两年多的启蒙训练,奠定了她坚实的基础,2015年刘泳彤便由中山体校输送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体操队,2017年进入省专业队,2019就获得了全国U系列体操锦标赛女子15岁组团体冠军,并且一路好消息不断传来。
与刘泳彤的收割成绩相比,刘静娴训练成绩进入了天花板阶段,一直没有提上去。
“我那时候内心很难受。但训练上一点都没有放松,总是早早到,晚晚走。任凭我怎么投入,怎么专心,一场比赛下来就成为我最大的打击。”谈到当时的情景,刘静娴泛起一丝伤感。
崔教练有一天找到她,建议她转长拳,并特别肯定了她刻苦训练的精神,建议她除了训练,在文化课学习和学生社团方面都投入精力,提高个人综合能力。这年,2021年,她读初三。
长拳是中国传统拳派之一,包括了窜、蹦、跳、跃、闪、展、腾、挪和起伏转折在内的各种拳械套路。静娴听后脑袋一轰:自己要从零学起,而且2005年出生的刘静娴只能直接打甲组的比赛,甲组比赛要自编动作。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要强的她总是用这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一不做二不休。每天凌晨5:30出操后,她利用收操前零散时间学习,晚修后宿舍集合前她抓紧时间训练。
队里长拳专项的师兄师姐都成为了她的小教练,练长拳的小学生,她也不耻下问,成为了她最热情的小教练。连甲组一起争夺名次的队友黄昊昕,刘静娴一样“拜师”请教。
“我善于求学,不耻下问。”刘静娴笑着说,棱角分明的脸上跳出自豪的神情。
但是命运总是捉弄人。这天,训练馆外的天空挂着几朵浮云,美好的下午和所有下午一样。崔教练已经在训练场边上,注视着逐渐到齐的队友们,大家很快集合并投入热身训练中。
省武术套路锦标赛10月份就要开始了,刘静娴稍微感到压力。教练对她这场比赛期待很高,希望她打出好成绩,顺利拿到运动员证。刘静娴更是志在一搏,眼里充满了热情和渴望。
这天,她站在训练场上,时如猛虎下山,时如山石不动,全身心展示着比赛动作,腾跳挪移,得心应手。但当她跳跃而起,准备完成最信手拈来的璇子转体动作时,空中旋转1度、2度、10度、20度,转到100度时突然整个身体坠下。
她第一反应是马上用左手撑地,结果整个手腕严重挫伤。大家都惊奇的看过来,崔永亮教练对此很诧异。
“那时候我内心很痛苦,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璇子转体动作和我的手腕一样都是变形的。”刘静娴说。这段时间成为了她最阴云密布的日子。
天道酬勤,阴天终晴。
2021年10月3日至6日,广东省武术套路锦标赛,肇庆广宁县。
刘静娴的参赛内容是查拳,赛场上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情,积极表演。时而腾空而跃、时而急速翻滚,动作连贯,形神兼备,充分展示着传统武术的力量和美感。
凭借赛场的精彩表现,在“武术之乡”广宁,刘静娴获得宝贵的第一名,并在赛后获得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颁发的二级运动员证书。
可喜的是,同年11月,广东省“中国体育彩票”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她还获得了女子甲组自选长拳第三名。
“静娴的武术天赋和其他人比可能不是很突出,所以最初让她选择太极拳。但她却是最努力的孩子之一,综合能力也很强“”崔教练多次对她表示了肯定。
和勤恳的静娴相比,天赋型的撑杆跳运动员吴元康体育路显得更顺畅。他2017年从东升桦珑学校进入中山体校。进体校前,他学习的是棒球运动。
这名运动员身高只有充满175cm 左右,从撑杆跳选材来说并没有太大优势,但他身体素质比较全面,无论在跑步速度和跳高弹跳力中都有很高的天赋与爆发力。
吴元康除了平时学校安排的训练,他还主动给自己“加时”,放假时间经常留校训练,也会向教练提出许多个人想法。他胆子大,非常冷静,不骄不躁。
2021广东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吴元康以4.80米的成绩获得男子乙组撑杆跳金牌,刷新了他个人最高纪录,并在当年上送省队。在训练上,吴元康一直高歌猛进。
“吴元康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一点就会,学习能力很强,掌握技术很快。”刘英满教练平静的脸上掩盖不住对爱徒的喜爱之情。
02
高考,通往明天的桥梁
体育单招,曾经是进入大学校园的捷径。但水涨船高,难度逐年上升。2024年体育单招全国整体报考人数63725人,但所有院校实际公示的拟录取名单人数为19672人(含足球运动专业),整体录取率为30.87%。今年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但整体录取率却继续走低。
持续上升的难度让每年怀揣有大学梦的运动员存在焦虑。焦虑在每年几个复读生身上更像是一团火持续在烧着,杨皓丹就是复读生之一。
“去年仅1分之差与湖南师范大学擦肩而过。”杨皓丹不无遗憾的说。
一米八几的个头,湖南籍,脸上总堆着一团喜庆的笑容,铿锵有力的说话声高亢而快速。他2014年9月进中山体校,2018年,获省锦标赛男子南拳第一名。2022年,获省青少年锦标赛南棍第一名,省运会男子南刀第三名。
训练成绩可圈可点,但文化课不如人意。杨皓丹初中文化课基础不牢固,高中3年书又看得少,错过了宝贵的知识积累时间。考前最后2个月他才下意识的猛攻文化课。
但临阵磨枪始终比不上持之以恒。尤其是他目标较高,差一点等于全盘崩溃。2023年的考试结果就是文化分差一点,专项成绩分差一点,结果综合分差1分。
“一开始看到结果很恼火,但我仔细分析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后来我是接受了,毕竟基础差。决定复读后,我下定了决心,从思想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杨皓丹当时在复杂的心情中走向了复读路。
体校生的复读不像普通高中生可以进入原学校再读一年。他们的复读等于自读。有的找一些体育训练馆,边代课边自己练专项和学习文化课,有的自己在家完成学习和体育训练,有的寻找校外培训学校跟着学。杨皓丹选择了后者。回到长沙,他花了几万块钱进入一家培训学校学习。
“学校打造‘文化+特长’的高素质体育特长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安排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团队对学生进行生涯指导和针对性的文化课程学习辅导,另一方面聘请高水平教练员团队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训练与指导,双管齐下,引领学生在逐梦名校的道路上勇毅进取、勇攀高峰。”
不少学校打着迷人的广告,吸引着类似杨皓丹这样的“落难”生。2023年9月开始,他就在一家培训学校包吃包住进行复读一直持续至2024年4月。他认为自己的文化课需要培训。
好景不长,杨皓丹培训了一段时间,发现学校管理松散,并没达到自己的期待。
“第一次模拟考试只有180分左右,一下子敲醒了我。后面我换了方式,——自学。每天早上6:00起来看书,10:00-11:30安排训练。下午2:30到晚上1:00学习文化课 。我没有退路!仔细分析了实际情况后,我把80%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方面,体育专项只留20%时间。”杨皓丹认真而严肃的回忆当时的安排。
自学再结合另行报网课,开启了他的最后的奋斗之路。
“我脑瓜子灵活,跟得上网课的速度。如果转动慢,还是得踏踏实实线下学。”杨皓丹说。
一面听课,一面他大量刷题纠错,重心特别集中在最弱的数学和英语。对于不会的错题,他认认真真的抄写在本子上,再反反复复看,反反复复读。数学错题本抄了3本,英语错题本抄了2本。在一个人被逼的没有选择的时候,或许只有深夜的月亮和清晨的太阳才是他相伴的知心好友。
第二次模拟考试,杨皓丹的成绩有了质的变化,已经上升到了310分;第三次344分,第四次370分。分数如同春天涨潮一样上升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
体育单招,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政治、英语四科,每科满分为 150 分,总分是 600分。杨皓丹今年的目标依然是湖南师范大学,总分至少要突破400分,还不能放松,他想。
专项上,他有信心,相信能拿90分左右。每天他花90分钟训练。
“文化课成绩很重要。专项从小练到大,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同时专项课是人打分随机性大。一定要重视文化课,在文化课上捞一把,稳住自己。”杨皓丹作为复读生深有感触的分享着。
自己虽然在进步,但压力始终无法释怀。去年的命运会重演吗?
考前最后一个月,杨皓丹焦虑加重。想起8年体校生活的风风雨雨,想起湖南师大的一步之遥,顿觉如针刺。夜晚有时毫无睡意。
越靠近梦想的时候人为什么越紧张呢?他提醒自己暗示自己不要紧张,平静面对,就像当年他提醒自己面对第一场体育比赛一样。但情绪仍暗流涌动。
有一天夜里,实在无法“哄”自己入睡,他一股脑爬了起来,开了灯,重新打开题卷,继续冲刺。似乎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能抓住命运的手,大胆的对世界说:我已亭亭,无忧亦无惧。
夜,不知不觉滑到了凌晨4:00。
“那段时间真累。3月30日考完数学,我坐在饭店等吃饭,坐着坐着直接睡着了。我希望我的师弟师妹们能够加强训练,尽快确定自己能否上送省队。如果不是尽早将重心放在体育单招。初中要开始打基础。”吃过苦的杨皓丹一五一十的谈吐他的肺腑之言。
远在广州专业队的吴元康体育一枝独秀,但由于专业队上午和下午都是体育训练,没有开设文化课,他等于是单条腿走路。
面对着高考,他也滋生着焦虑,毕竟文化成绩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划定为180分,而且实际每个院校分数线都会比这个高,虽然他凭运动健将技术等级有降分的优待,但仍然像一个断了线的风筝,漂浮不定。
百般无奈中,他只能找回中山体校,让家长联系科任老师,寄一些复习资料给他。白天训练结束,晚上吴元康就利用时间学习文化课。
他很认真的把收到的资料一张张打开,语文还能看得懂,但英语和数学自己不断碰钉子,甚至完全空白。无学习氛围,无老师请教,无知识体系,他几乎陷入迷宫。他还是坚持研究,不放弃,把难题拍照发给科任老师,再“飞鸽传书”。
吴元康的梦想可不小,虽然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暨南大学他都可以选报,但他有自己的目标:华南理工大学。
有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每个人面对着各自生活环境,有不同的命运。在中山体校正常上着高三的刘静娴每天按老师指导进行复习,遇到难题可以咨询老师,或者可以通宵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学习标兵。
身在社会机构的杨皓丹更多需要和自己对话,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去发现人生的价值,去学会放下包袱或者负重前行。专业队中的吴元康则在向着高水平运动员的路上奔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他在这个体教融合的时代可能内心会出现些许的不安和英雄般的突破。
要走多少天才能触摸到理想的边沿?
要凝望多少次才能得到命运的垂青?
一日如三秋。
03
冲刺,不到长城非好汉
幸运之神总会降临。这些年中山体校篮球队的陈佩君被清华大学录取,击剑队的刘楚基被中山大学录取,田径队的梁绮珊被浙江大学录取以及更多的师兄师姐们走进大学校园。
2017年,刘静娴同队师姐马思恩被苏州大学录取。4年本科后成功保研。毕业后进入苏州城市学院工作。这经常是队里一个励志故事,也成为刘静娴向往和学习的榜样。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每每遇到困难,刘静娴就会用这句话告诉自己。即将步入高三了,刘静娴依然是洋溢着笑容,眼神坚毅而凌厉。体校10年的求学生活中,她克服了很多困难,也敢于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中山体校学生会主席;
——中山市学生代表大会代表;
——中山市青马学习班学员;
“我衷心的感谢中山体校培养了我,成就了我。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体校平台让我成长成才。”刘静娴说。
如今她要啃下最后一块硬骨头:单考单招。
数学是她的弱项。其实更客观的说数学是一般体校生的弱项。比赛、集训,甚至伤病,都在无时不刻冲击着他们的正常上课时间。一个星期的缺课,往往让重新回到教室的他们听课费劲而毫无头绪。如果是上送省队集训,一个学期甚至几年,可能都没办法常规的进行文化课学习。
语文、英语,依靠较好的基础,依然有逆袭的机会,但数学往往伤不起。为此,刘静娴分析个人情况,高二开始便将主要精力放到文化课学习上。这年,她很幸运遇到政治刘老师。
“当时是受疫情影响,居家上课,刘老师与我一个人微信私聊,为我解答疑惑,甚至到11点半。”刘静娴说
在刘老师的带动下,刘静娴燃起了对政治课强烈的学习热情,借着刘老师亦师亦友的陪伴和指导,她对政治课建立起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一些知识点也吃得很透。
而语文初中基础不错,高中阶段周老师在作文方面又给自己增加了“功力”。文化课路上真正的拦路虎应该是数学和英语。
“其实我当时连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都不懂。”刘静娴无奈的说。
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对于刘静娴来说其实不存在难事。
她极致的发挥自己“善于求学”的能力。首先是认真过好课堂关,数学课堂上的知识点和课后作业她都认认真真做好笔记。经过针对性的学习,数学成绩60分左右,有时能提到80分。
但是长期以来基础差,没有建立起知识体系,成绩总如抛物线般忽上忽下。高三第一学期,她就加大了刷题量:充VIP到小猿搜题,大量的做题,晚上学习到11:30,甚至至凌晨时刻。
遇到已经毕业回了体操队帮忙的师姐邓玉梅,她急忙拦住她,请求帮忙补数学,给她陆陆续续开着“小灶”。甚至中专部的非科任数学老师,她也不吝请教,软磨硬泡,企图他们身上掏出一点数学课的“独家秘方”。
冲刺向前是刘静娴铆足劲的方向。数学课花了刘静娴的大量学习精力,高三下来积累了三四本厚厚的错题本。英语错题本也有两本。
与刘静娴相比,柔道项目的安昭数学更头疼,经常在30分左右。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当务之急并非数学,而是通过一场柔道甲组赛,迅速拿到运动员二级证。高二已经结束他还没有拿到二级证。
“招生项目须具备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运动技术等级称号。”这是本科院校明确写着的报考条件。安昭是2006年出生,由于甲组比赛须年龄为17-18岁,因此至2023年8月份安昭才等来了这场“鱼跃龙门”的赛事,这年他马上升高三了。这场决定安昭大学路的赛事,他非常重视也非常紧张。
比赛最困难的是控体重。本次比赛,他必须减4到5公斤。控体重一般会在赛前2个月开始,这时只要是吃点菜,不吃主食,同时每天训练要穿上厚厚的训练服,让自己暴汗。但训练是正常开展,不管是基本功还是实战。
“打实战因为控体重经常会头晕,人特别难受,但教练也很关心我,会买葡萄糖冲剂。我想着比赛,一定要咬咬牙。”安昭脸上是乐观的神情,四川籍的他字正空圆。
2017年安昭就从开发区来到了中山体校。刚进入柔道队,重竞技项目强大的训练量让他一度想放弃,后来一些比赛拿了成绩,慢慢训练也有起色,他就坚定了体育路。
给自己定下目标,要踏踏实实的参加训练,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体校求学期间,安昭是积极的,不管是主持升国旗活动,还是主题朗诵,他总是认真而极富正能量的形象。
8月7日至11日,佛山明珠体育馆,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
安昭,甲组男子60公斤级。
上午,第一场比赛,安昭顺利拿下。第二场比赛,是来自广州的选手。在整场比赛中,安昭与对方陷入了一场苦战。两人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柔道技巧和顽强的意志力。常规时间结束,双方未能决出胜负,进入加时赛。
柔道加时赛没有设定具体的时间限制,比赛直到有一方得分或通过处罚对方分出胜负为止。加时赛上,安昭谨慎而又专注,面对对手他或突然发起猛烈攻势,或互相试探较劲,但始终没有得分。当他瞬间犹豫时,对方抓住机会把他摔了过去。
“想起给对手摔过去的场景时我都懊悔不已,我躺在比赛场地上望着如烈日般刺眼的灯光,却照不亮我内心的深渊,那时感觉特别绝望。”安昭回忆说。
但是作为运动员的他很快调整了心情,让自己平静下来。比赛还有淘汰赛和复活赛,如果复活成功,他仍然可以拿到第三名。
冲刺!期待成功是充斥在每个人内心的一股力量,它不断的调整着一个人的状态,语言和动作,让自己变得更加专注,更加平静,以期待在短兵相接的瞬间能“转圆石于千仞之山”。
安昭做到了。比赛结束,领奖台上的他喜极而泣,他似乎看到了当初五年级进入体校的样子以及奋斗的初心。在这一年他如愿拿到了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
2024年2月26日,距离单考单招文化课考试约30天。
中山体校黄建锋校长组织动员会,希望全体同学要竭尽全力,以优异成绩圆梦理想大学。
动员会上,刘静娴着红艳喜庆的运动服,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蓦然回首,十二年寒窗苦读和训练,铸就了我们必胜的信念与坚不可催的意志,书海的沉浮已不再让我们动容,赛场的磨砺只会让我们越战越勇,我们的目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坚定执着,我们的心灵从来没有如此激荡燃烧。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将试锋芒!”
今年一些高校招生简章写明:“在文化成绩及体育专项成绩达到我校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基础上,学校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折合百分制后)和体育专项成绩 3:7 比例进行综合评价,计算考生录取综合分。”决定大学梦的三个关键词:文化成绩,专项成绩,综合分。
3月30日,语文、数学考试 ;
3月31日,政治 、英语 考试。
刘静娴和他的同学顺利完成两天的文化课考试。
4月份,持续进行运动员体育专项考试。
今年的广东,4月的雨量极大,据统计全省当月平均雨量497.4毫米。
4月21日,是吴元康华南理工大学运动员专项考试时间,地点在山东日照。为了这次考试,他早早已经和其他几位同学定好前往考试点日照的机票。
但4月16日起,广州便一整天都是瓢泼暴雨,大雨24小时都没停下。这让他隐隐有些担忧。4月18日,广州的雨量和天气让人内心不由的有些恐慌。天空时而阴暗如墨。
“这雨会不会影响正常航班?”吴元康担心起来。
很快一则天气消息映入他眼帘:一条长约600公里的罕见超长飑线,正快速“横扫”整个广东!目前正在影响佛山、清远等地,并已进入广州,广州瞬间“白昼变夜晚”,天空暗沉,激烈的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正在来临。受强降水影响,多趟由广州出发的航班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误。
4月19日下午吴元康和几位同考的同学提前到达广州机场,机场告知:天气原因取消航班。
消息如噩耗传来。体育单招属于小众型考试,面对特殊情况往往没有特殊的处理方式,没法按通知执行的以取消资格收场。
真是“考”不逢时!
吴元康打电话和家长商量,之后又和教练商量,做了一些了解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傍晚6:00,一辆出租车准时到达广州机场。没有消停的大雨已经让道路四处积水,昔日热闹的广州在此时是如此的安静和昏暗。仓促中,吴元康等坐上出租车直奔湖南长沙机场。
广州到长沙机场,740多公里,8小时路程。
冲刺!航班可以暂停,大学梦不能暂停。
再,长沙机场飞往山东临沂,接转车2小时至山东日照。
日照,黄金海岸上沙滩细腻,海水纯净。但在他们心里,日照就是一个大大的田径场,他们要向海浪一样奋不顾身往前冲。
最后,山东东路,山东体育学院推开一栋栋高楼,终于浮现在眼前。
4月20日,吴元康进入体育学院考试点,时间已近下午2:30。报到处人员告诉他,他们刚好卡到了最后时间点,否则过时不候。
4月21日,这名“运动健将”顺利完成考试。
端午节过后,中山的雨势已经逐渐收小,太阳时不时露出笑脸,岐江河金灿灿的闪动着水波。安昭已经查询到自己的成绩了,他顺利以第一志愿考取了吉林体育学院,并在该校33个新生中排第七名。今年柔道共940多人报考,200多人录取,录取率低至21.7%。
大部分同学已经离校了,但安昭8月份有场比赛,所以继续留在体校备赛。训练之余,望着眼前的田径场,他突然觉得光阴似箭。
想想毕业前一直说日子很慢很慢,每周周一至周六训练,简单反复重复。运动员的放假时间非常少,经常过了正月初三,就必须回校训练。
但时间转眼即逝,自己在体校已经生活了七八年。他希望他们的师弟师妹们有自己的梦想,不辜负挥洒的汗水,不要忘记初心追求。
刘静娴放榜的文化课成绩和平时模拟考试成绩差别不大:406.5分,其中数学85.5分,综合了专项成绩,她顺利考取了苏州大学。对于这份答卷她是无怨无悔的。
而刘泳彤、吴元康均以运动健将等级优势分别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杨皓丹如愿考取了湖南师范大学,数学科从20多分飙到93分。
“复读后的杨皓丹真不一样,目标明确,变化很大。”刘静娴赞许道。
考完试后,刘静娴除了到苏州,还到杭州观看了西湖。苏杭的美是温婉的、柔情的,也是富于浪漫的。9月开始,她将作为新苏州人去感受传统美韵:碎步园林,闲逛古镇,寻梦江南,站在她9年体校生活的基石上眺望世界。
这段时间,刘静娴还游览了长沙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于与社会融为一体的湖南大学她发自心里敬佩。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大部分时间刘静娴呆在老家娄底,一个位于湖南南部的古老城市。美丽的娄底如世外桃源:大自然鬼斧神工,瀑布飞流,天空湛蓝。但她一点都没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备考英语四级、提前研究大学论文方向成为她无缝接轨的学习任务。
“英语学习我已经坚持82天了。”刘静娴平静的说。
位于长春的吉林体育学院呢?那里春天干旱多风,夏天温暖短促,秋天晴朗温差大,冬天严寒漫长。听说长春河流像项链,湖泊如镜子,君子兰、大丽菊艳丽芬芳。冬天,冰雪覆盖,但阳光朗照下的雪景是暖人的,温泉涌动的热流是暖人的。
安昭计划着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一些,好好学习,争取毕业顺利保研。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