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一个戒毒学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这是麦嘉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2014年筹建中山市首个禁毒社会团体——东区禁毒协会开始,麦嘉星已坚持参与禁毒公益事业快10个年头了,现在作为东区禁毒协会副会长的他仍在坚持。“多年来从一而终,热爱并投身公益,出钱出力不求回报。”东区街道禁毒办工作人员陈思敏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吸毒人群属于另类,唯恐避之不及,而麦嘉星却能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重返新生活,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
为戒毒康复人员搭建就业过渡帮扶点
简洁温馨的书屋,温暖明亮的小庭院,春日的暖阳照射在绿植上,让人格外放松。2月28日,记者在东区库充村“栋阅书屋”见到麦嘉星的时候,他正在小院悠闲地喝茶。故事也就从“拣阅书屋”开始了,与书屋临屋而建的是“更生园”,都是麦嘉星出资建设,主要为戒毒康复人员服务,让他们在这里接受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咨询指导等,有一个创业就业的过渡时间。
▲“更生园”一角。记者 陈雪琴 摄
“更生园”有着“远离毒品、重新出发、更生自强”的寓意,这是麦嘉星赋予的。在这里,戒毒康复人员不仅可以获得园艺、茶道、点心制作、烹调等职业技能培训,还通过种花、品茶、聚餐等亲子活动,修复破裂的家庭关系。而“拣阅书屋”内则设有禁毒图书角、小型咖啡厅吧台等,除提供给戒毒康复人员使用外,也对外开放给群众来休闲阅读或组织亲子活动,开展禁毒预防宣传,助力“无毒村居”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
“好好的一个家庭,因为吸毒妻离子散,很让人痛心,如果能在他们绝处逢生时拉一把,就是挽救了整个家庭。”在中山土生土长的麦嘉星,见证了一些因毒品毁掉一个家庭的案例,也一直想为这些特殊人群做点事情。直到2014年,麦嘉星接触到“广东省最美禁毒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吴永光之后,深受吴永光禁毒事迹的影响,他决定筹建中山市首个禁毒社会团体——东区禁毒协会。
▲麦嘉星打造的“更生园”,有着“远离毒品、重新出发、更生自强”的寓意。记者 陈雪琴 摄
在协会中,麦嘉星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关爱帮扶戒毒康复困难学员及家庭,并出钱出力参与多个禁毒公益项目筹办。除了出资修建“拣阅书屋”和“更生园”之外,麦嘉星还经过多次实践,摸索出特有的帮扶模式,在东区禁毒教育基地内搭建就业过渡帮扶点,定期为戒毒学员组织就业技能培训,协助解决戒毒康复学员就业难题。
“希望更多的人参与禁毒公益事业”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吸毒人群属于另类,唯恐避之不及,就算已经成功戒毒,大家也会带着有色眼镜看他们,就业异常困难。”对于做了多年禁毒工作的陈思敏而言,很多时候大家只是看到这些特殊人群危害家庭、社会的一面,而忽视了他们其实也是受害者,希望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候,社会大众能够接纳他们,给予他们绝望之中一缕希望的阳光。
▲戒毒康复人员可以在此进行烹调等职业技能培训。记者 陈雪琴 摄
在帮助的众多戒毒康复学员中,杨某周是麦嘉星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位。2015年,他在走访慰问服务对象杨某周时,发现杨某周自2014年从戒毒所出来后,因患有强直性脊椎炎致颈部活动受限,一度丧失了谋生的能力。经过几番交流之后,麦嘉星发现杨某周对装修方面尤其感兴趣且擅长,于是他决定对其出资,让杨某周尝试自主创业。
2015年,杨某周与兄弟合伙开了一家玻璃加工厂,兼做装修工程,本来一切都朝着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创业不久的杨某周又陷入了经营困难——找不到合适的客户。正当杨某周一筹莫展之际,东区街道禁毒办、东区公安分局主动向他伸出援手,将一些公益工程介绍给他,让他的创业之路在磕磕绊绊中得以支撑下来。麦嘉星得知相关情况后,也将“更生园”的设计装修交给杨某周承办。
“我信任他,扶持他创业,能增强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麦嘉星说,帮助到戒毒康复人员找到工作或者扶持他们创业,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是他做禁毒公益事业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时,麦嘉星也常常因个人能力有限而困扰,他希望更多人加入东区禁毒协会,参加日常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事业单位与协会对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给戒毒康复人员一个机会,让他们就业“重生”不再如此艰难。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张房耿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