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大叔神还原!中山老地标微缩模型唤醒城市回忆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王蔚然 余兆宇 发布:2025-11-06

近日,一则名为《40年前的岐江风景有多少已成回忆?》的视频,在中山人的朋友圈里广泛传播。视频中,西区街道居民区叔(区玉麟)用微缩模型还原了旧富华车站、岐江酒家,岐江桥,富华酒店,华侨大厦等老地标建筑,唤起了不少中山人的城市记忆。

城市更新迭代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该用何种方式留住城市记忆?那些藏在老建筑里的青春过往、亲情羁绊与爱情故事,又该如何安放?11月4日,记者走进区叔家中,听他用一把刻刀、一堆材料,为这个问题给出最温暖的答案。

回忆里的时光,刻进模型每一寸细节

上午10时许,中山的天空飘着小雨,区叔的家中却暖意融融。暖黄色灯光下,旧富华车站、岐江桥、华侨大厦等几座精致的微缩模型静静地摆在长台上,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岁月的厚重与温情。“你看这岐江酒家的转角,当年我和爸妈在这喝早茶,抬头就能望见烟墩山的轮廓,还有这富华酒店的旋转餐厅,以前就觉得特别洋气。”区叔指着模型,轻声回忆起藏在创作背后的故事。

据他介绍,早些年间他一直与汽车模型打交道,家里收藏了上千件,制作、定制、推广样样经手,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孤零零的汽车模型,再精致也少了点‘根’的感觉,没有场景烘托,就像丢了回忆的载体。”这个念头,在 2019 年的北京之旅后愈发清晰。当时,看到北京街头穿梭的公交车鸣着喇叭驶过,他童年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区叔说,就是一种感觉,恰似回到了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凤鸣路上班,最期待的就是看路边驶过的公交车,总盯着它直到消失在街角。

从北京回来后,区叔开始在网上搜寻汽车模型场景制作的信息,也意外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两人一聊便一拍即合。分工中,他负责“打捞回忆”:泡在档案馆,互联网翻阅旧照片、拉着老邻居追忆当年场景、跑到老街区实地了解街区细节,一点点拼凑老建筑的原始模样;伙伴则负责精准设计与制作,打磨场景细节,让回忆更具画面感。2022年,他先试水制作了3个广州场景的微缩模型,为还原家乡地标积累经验。2023年11月,微缩模型中山篇章正式开启。

老富华酒店模型。记者余兆宇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岐江酒家模型。记者余兆宇摄
区叔在整理自制的岐江桥模型。记者余兆宇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中山汽车站模型。记者余兆宇摄

于是,藏着太多中山人遗憾的岐江酒家,率被他纳入还原清单。“我们80后对它都有感情,在江边吹着风喝茶吃饭,对面是潺潺河道,抬头就是烟墩山,那种惬意现在想起来都觉得舒服。”区叔笑着回忆,语气里藏着惋惜,“一场意外让它突然消失,一开始我心里直打鼓,怕做出来会勾起大家不好的回忆。”但思来想去,他还是拿起了工具:“就算有遗憾,也要把它最漂亮的样子留下来,定格在中山人的记忆里。”

还原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他从家里翻出的老照片大多是黑白的,岐江酒家的外墙颜色、招牌样式,只能凭着模糊的记忆反复调试。“单靠一张照片根本不行,建筑得有正反面、有俯瞰视角,少一个维度,做出来就变了味。”他举了个例子,光是岐江桥的模型就改了两版。“设计师一开始画了200米的草图,我一看就摇头,我说不对,实际的岐江桥才74米,短一点、紧凑一点,才是我们小时候印象里的样子。”为了精准还原,他特意冒雨跑到岐江桥边,用脚步丈量、用手机记录,补充了大量数据后才最终定版。此外,所有模型都统一按1:64比例制作,“就是为了和我收藏的汽车模型完美适配,让整个场景更有沉浸感。”

富华酒店的模型制作同样一波三折。最让区叔头疼的就是旋转餐厅部分,“试了好几种材质,要么做好没多久就开裂,要么喷漆后出现裂纹,怎么都不完美。”如今摆在桌上的富华酒店模型,虽是修改过无数次的版本,但旋转餐厅比例比实际稍小,所以他笑称这是“1.0版本”,后续还会进一步优化。

从2023年底开始收集素材,到一点点打磨成型,截至目前,区叔叔已完成岐江酒家、富华酒店、岐江桥、华侨大厦、旧富华车站等五个中山老地标的微缩模型制作。

老记忆里的情怀,新城市中的回响

“这些模型不只是玩具,更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区叔告诉记者,他在石岐长大,却对西区感情深厚:妈妈曾在凤鸣路工作,他小时候常去帮忙;和妻子的第一次拍拖,甚至第一次吵架,都发生在岐江桥边。“岐江桥、富华酒店这些地方,不是冰冷的建筑,是藏着故事的‘老熟人’。”

他将模型视频发布到小红书后,留言区成了一场“回忆大会”。有人留言“看到岐江酒家,就想起了和爷爷喝茶的日子”,有人私信建议“能不能做些其他建筑”,还有人询问是否能购买。“很多人建议的场景,其实我早就计划好了,就是想留个悬念。”区叔笑着说,未来他还想制作一些平价积木模型,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搭建,在拼拼凑凑中认识老中山的模样。

区叔在介绍模型制作情况。记者余兆宇摄
区叔自制的岐江桥模型。记者余兆宇摄

这份对老建筑的珍视,也成了城市发展的底气。在区叔家中,西区街道城建局副局长邓明兰感慨道:“富华片区这三十年,变化太大了!”如今,富华片区正迎来“2.0升级”:富华酒店、国际酒店即将盘活,利高广场的高端商场也在招商中,马山“星空之境”项目也即将动工。“相信未来,随着业态不断完善,会有越来越多美好的城市记忆在这里诞生。”

邓明兰看来,老地标是城市的根,新业态是城市的枝,只有根扎得深,枝叶才能长得茂。而像区叔叔这样的民间“记忆守护者”,更让整座城市的规划里多了份人文温度。“我们正在酝酿相关项目,希望能为这些有情怀的手艺人提供更多展示平台,让老记忆真正融入城市新发展的脉络。”

区叔也透露,接下来,他还计划还原自己曾经居住过的石岐汇源里,以及制作岐江桥开桥的动态场景模型。11月底,他的部分微缩模型还将在孙文西路步行街的中山文创非遗传承馆展出。“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些模型,想起自己与中山的故事。”区叔说。


编辑 张倩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