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在2025年学术年会暨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中山公交“村村贯通”项目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据悉,截至今年10月,中山自然村公交覆盖达911个,覆盖率达96.4%,位居全省前列。
据介绍,由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与中山公交集团共同提交的《广东中山:多措并举推动公交“村村贯通”,从行有所乘到行有优乘》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度城市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案例》。
该案例经中国公路学会城市交通分会征集评审,旨在推广交通领域的优秀实践与创新成果。中山市“村村贯通”项目的入选,体现了其在城乡交通一体化方面的探索成效,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中山市“村村贯通”公交项目通过精准调研、设施优化、服务升级、科技赋能,推动公交服务从“行政村全覆盖”向“自然村高覆盖”延伸,构建“对外联通湾区、对内普惠于民”的城乡公交体系,实现从“行有所乘”到“行有优乘”的转变。截至2025年10月,中山自然村公交覆盖达911个,覆盖率达96.4%,位居全省前列。
在服务供给方面,中山市深入镇街调研,精准掌握不同群体出行需求,动态响应老年人、学生及偏远地区居民出行难题,新增覆盖50个自然村。同时,创新探索“公交+商会”模式,为企业定制通勤方案,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区域协同方面,中山市把握深中通道开通机遇,依托三大跨市公交枢纽,布局36条接驳线路,构建“一次换乘直达深圳”的便捷网络,有效促进区域要素流动与产业协同。
设施品质提升上,中山市推进镇村公交候车亭新建与改造工程,统一配置遮阳棚、座椅、站牌及实时信息屏,实现标准化全域覆盖。2024年,全市新建改建候车亭237座,升级站牌850个,显著提升居民候乘体验。
智慧转型方面,中山市在南头镇率先实现“优约巴士”全域覆盖,支持在线预约、灵活发车与精准送达,大幅提升服务效率与便捷性。目前,该模式已在多个区域成功推广,逐步构建起需求导向的公交服务体系。
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与中山公交集团将继续深化“村村贯通”工程,优化线网、升级设施、创新服务,为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公交力量。
编辑 张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林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