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五桂山街道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河湖为脉、生态为底、产业为核,系统推进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经济协同治理,构建起“绿美、生态、经济”三位一体的河湖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强化系统治理
筑牢绿美河湖安全基底
“河道清了、风景美了、游客也多了,傍晚饭后来河边散散步特别舒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近年来五桂山街道河湖治理带来的民生蝶变。针对辖区不同河湖特性,街道精准施策,投入约40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整治,让辖区主要水体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100%,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市榜首。

针对防洪排涝短板,对北台涌、沙爷河“对症下药”——修复损毁挡墙、清淤疏浚河道,加装总长超2700米的安全护栏,昔日“隐患河”变身“安心河”,雨季内涝风险大幅降低。以“截污纳管”为核心,沙爷河流域26公里污水管网实现村落全覆盖,长命水涌1.44公里新管网+3座智能截流井精准“捕污”,从源头切断污染路径。此外,街道多部门联动开展餐饮、农贸市场等重点行业专项检查,源头截污与内源治理双管齐下,让北台涌、沙爷河水质跃升至Ⅱ类,河湖“毛细血管”洁净通畅,清水潺潺绕村流。

注重生态修复
构建健康河湖生态系统
沿着沙爷河2.4公里溪边慢行道漫步,香樟成荫、竹林摇曳,红花楹与蓝花楹交替绽放,勒杜鹃爬满堤岸,一幅岸绿景美、水清河畅的画卷徐徐展开。五桂山坚持“生态优先、自然恢复”,让河湖既保生态本底,又添景观亮色。

在沙爷河岸线提升中,街道特意保留了生长多年的香樟等原生乡土树种,并因地制宜补种红花楹、蓝花楹等观赏树种,结合勒杜鹃等灌木,形成多层次植被景观。科学修建水闸与减水口,上游抬升水位打造文旅景观,下游营造深潭浅滩,为沉水植物、小型鱼类、水鸟等构建完整栖息地,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北台涌2.8公里休闲步道串联两岸风光,长坑水库7.14公里的郊野步道穿梭山林间,这些贯通连续的生态廊道,让村民游客推窗见绿、推门亲水,沉浸式感受自然之美。


推动产旅融合
激活河湖经济发展动能
街道将治水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与发展优势,打造亲水休闲节点,带动文旅消费,让“美丽河湖”变身“经济引擎”。夜晚走在长命水涌沿岸的龙泉广场,小酒馆、小清吧灯光闪烁,烟火气十足。沙爷河旗溪村入口段景观升级后,变身“网红打卡点”,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消费升级。北台涌支流北坑村排洪渠经景观改造,变身成为村民家门口的休闲场所。


依托优美的水环境,桂南村培育出旗溪生态农场、旗溪香草生活农场、知竹尝乐、原野之上民宿等一批农文旅新业态,形成“自然研学+民宿体验+露营休闲”的联动模式,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的桂南村,既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国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水清岸绿的生态底色,正转化为富民兴村的“金山银山”。

编辑 张倩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林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