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曾几时,闲置空地杂草丛生、建筑废料堆积如山;
空置房屋沦为“垃圾仓库”,积水容器遍布角落;
背街小巷乱堆乱放、通行受阻,楼宇天台荒废失管、蚊虫孳生……
这些藏在城市肌理中的“卫生黑点”,不仅影响市容环境,更成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的潜在风险。
如今,在中山市西区街道一场以“加减乘除”攻坚法为核心的环境整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环境整治从“碎片化应对”向“系统化治理”、从“突击式整治”向“常态化运行”的根本转变。
卫生黑点“发现难”,关键在于排查力量不足、覆盖不全。西区街道聚力“做加法”,构建“9+52+288”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将288名小网格长打造成“环境哨兵”,联合志愿者、物业人员组成“鹰眼巡查队”,深入背街小巷、闲置房屋、天台庭院等易被忽视的“毛细血管”区域。

巡查队伍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群众反馈”三路并进,翻盆倒罐查积水、逐角逐落寻找蚊虫孳生地,耐心劝导居民养成“自家积水自家清”的好习惯。“现在看到积水容器就条件反射要清理,都养成习惯了!”居民张阿姨笑着说道。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网格员们的微信步数频频过万,累计开展巡查860次,清除蚊虫孳生地近9000处,精准锁定108个卫生黑点,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全覆盖治理效果。
针对排查出的卫生黑点,西区街道下定决心“做减法”,向积存多年的垃圾杂物、蚊虫隐患“亮剑”。社区工作人员、“六联系”工作组、青年志愿者和环卫公司等纷纷加入,组成一支合力整治的“清洁小队”。
面对大型垃圾堆、废弃家具、楼顶乱堆放这些“硬骨头”,他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工作人员们细心清理每个角落、整理零散物品,大型机械则负责快速清运大件垃圾,整个清理过程有条不紊,像一条高效运转的流水线。
“以前楼顶上堆满了旧花盆、破家具,一到夏天蚊虫特别多。现在全都清理干净,站在天台上都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啦!”西苑社区的刘先生开心地说。截至目前,整治行动已出动人员超过6500人次,调度机械设备207车次,清理运走各类杂物和积水容器76.3吨。这一次,清掉的不只是有形的垃圾,更是居民多年来心里的“堵点”。
在排查阶段,无人机化身“空中侦察兵”,飞抵居民楼顶,通过高空航拍精准锁定卫生黑点,让隐藏的问题无所遁形。而在卫生黑点清理完成后,它们还会定期“杀个回马枪”,开展空中“回头看”,定期检查是否有反弹迹象,实现从发现到复查的全流程“无死角”监管。
同时,一点一档为每个卫生黑点建立专属的“电子身份证”,问题位置、责任人员、整改时限等关键信息一目了然,整治进度随时可查。
技术赋能叠加精细管理,产生的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效率的“倍数增长”。过去需要数日完成的排查任务,如今短短几小时即可全面掌握;原本难以追踪的整改过程,现在也变得全程可溯、一目了然。环境治理,正因这样的“乘法效应”而变得更加精准和聪明。
环境整治既要“清得干净”,更要“守得长久”。西区街道在“做除法”上用心思,着力从根源消除卫生黑点的“再生”空间。
清理完成不是终点。48小时内,街道的“质检小组”就会上门复核。他们不仅要看眼前的黑点是否彻底清除,还会检查周边环境有没有一起改善。对于不合格的点位,坚决要求“返工”,确保每一个点位清理都实实在在达标。
街道严格落实“达标一个、销号一个”制度,每个通过验收的点位都需要责任人和核查人“双签字”确认,确保整改真实可靠。销号后,这些点位会自动进入“回头看”清单,每月接受10%的随机抽查,有效防止问题悄悄“再复发”。
从“脏乱差”到“净畅美”,从“无人管”到“有人盯”,西区街道以“加减乘除”攻坚法打通环境治理“最后一米”,让一个个长期存在的卫生黑点实现“脱胎换骨”。居民纷纷点赞:“巷子通了,天台干净了,蚊子少了,住得更舒心了!”
下一步,西区街道将持续深化“加减乘除”闭环机制,健全网格化管理、常态化巡查、社会化参与体系,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干净、整洁、安全、宜居的高品质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收藏 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