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9日,寒露后的中山添了些许秋意。早上7时30分出门,8时到达医院,查房后,8时50分,中山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梁毅换上衣服、戴上手套,准时出现手术室里。三个多小时后,走出手术室的梁毅长舒了一口气。“刚刚完成了一例肺癌病人的切除手术,由于切除组织紧挨着大血管,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梁毅从事临床工作30年,每年救治心脏病、肺癌手术患者数百名,几乎每个工作日都“扑”在手术室里,类似的手术早已驾轻就熟,但他说,心肺外科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每一台都不是“小手术”。他已习惯将每天的“常规手术”做成“匠心手术”,守护患者的心肺健康。今年,他先后获得2022年“广东医师奖”、2022年第二季度“中山好人”等荣誉。

屡创奇迹:
不负重托用心做好每一台手术
“梁医生常常跟我们说,患者以生命相托,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一丝不苟。他做事情很认真,很重视技术的提升,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胡荣贵说。走在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的办公室,梁毅和同事之间甚少寒暄,一开口就是讨论业务。他每天的行程也很忙,往往不是在准备手术,就是到门诊接诊。同事介绍,梁毅担任该院心胸外科主任以来,带领团队将国内外的高精尖技术落地市人民医院,完成许多过去“不可能的手术”。

▲梁毅与同事讨论业务。 记者 王云 摄
今年3月,梁毅及其团队完成了一台高难度手术——一名39岁的心脏病患者阿坤(化名),胸腔里迎来了来之不易的“第三颗心脏”。
“他来到我们医院的时候,走路都是问题。”梁毅用“奇迹”来形容阿坤从接受心脏移植到康复出院的过程。
阿坤23岁时,因病毒性心肌炎,换了“第二颗心脏”,迎来新生。后娶妻生子,阿坤经营着一个美满的家庭。2020年,阿坤发现第二颗心脏也出现了问题——反复胸闷、气促,这些症状都与13年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前相似,甚至更严重了。经诊断,原来是“移植心脏”的血管病变,他需要再次换心。医生曾建议他换上一个“人工心脏”,那是一个拳头大小的“机械泵”,然而其右心房上的血管病变硬化了,高频射的人工心脏很容易让原本已经脆弱的血管不堪一击,换心手术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成功的病例不超过10例。”接到阿坤的求助后,梁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因移植心脏血管病变而二次心脏移植的病例少之又少,最终成功移植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近30年来,国际上有据可查的同类二次心脏移植手术仅有30例,且均无文献记载。“手术摆在眼前的是三个难题,一是身体免疫排斥比第一次手术要更严重,二是他第二颗心脏周边的生理结构也很脆弱,三是患者的身体素质比较差。”
梁毅说,要完成一台如此艰难的手术,一是要借助如今日益先进的仪器和技术,二是必须做大量的预案和准备,主刀医生必须考虑到手术上所有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何闯过排斥关?”“取心过程中如果出现大出血如何保住患者的性命?”为此,梁毅及其团队曾反复多次与麻醉科、重症科、肾内科、内分泌等多学科讨论方案。
经历了数小时的奋战,在阿坤胸腔里,心脏重新跳动了起来。梁毅如今说起手术过程依然捏一把汗,“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是一个生命的重生,对我而言都是一次如释重负、不负所托的感觉。”
2017年,梁毅的团队还成功为一名8岁的终末期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移植。该患儿克服术后多种并发症顺利出院,成为当年省内年龄最小的心脏移植成功个案。

刻苦钻研:
为了患者更好的生命质量和尊严
“手术的成功只是一部分,如何让患者减少住院期间的煎熬和费用,也是我们这些年一直攻克的方向。”梁毅说,市人民医院近年来着手构建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模式,开设了心肺康复中心及中国胸外科ERAS示范项目加速康复外科示范中心,不断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020年,小榄的欧伯因右下肢肿痛不适,发现左房黏液瘤。梁毅给予手术建议,由于欧伯当时已经64岁了,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右下肢血栓形成等多个基础病,传统的开胸手术,术后恢复时期长,欧伯的身体显然无法承受。
梁毅给欧伯制定了微创的手术方案,在右侧腋前线第4肋间4cm切口为主操作孔,右侧腋后线第4肋间置入胸腔镜进行操作。术后第一天,欧伯就返回普通病房,在医疗、护理、康复、营养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下,欧伯进入快速康复的良性循环模式。
梁毅说,快速康复是一种理念贯穿治疗的全过程,是利用现有的新技术、新手段,改进术前术中及术后流程,使患者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除改进手术方式外,近年来,跟康复科深度合作也是梁毅改革的重点。据介绍,之前术后康复工作以护理方面为主导,然而传统外科的护理人员不足,在康复方面专业性不够。通过改进,中山市人民医院开始由康复科主导,制定完整的康复计划,利用专业的康复知识,指导患者手术期恢复,让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梁毅还深切体会到心胸外科的患者转诊市外就医的各种奔波与风险,近年来引进和开拓了各种惠民的新技术和高精尖技术,包括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腔镜下复杂肺段精准切除术、各类型微创心脏外科手术、心脏移植技术等。这些技术在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大部分心胸外科疾病的患者在本市就能得到最新、最好的技术进行救治,免去了转诊市外的舟车劳顿之苦。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吴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