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榜样(83)黄锦胜:热心公益又大爱,帮扶学生近千人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1-12-1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2月8日上午,在民众街道民众社区兄弟街的一条乡村小道上,身着黄色马甲、精神矍铄的黄锦胜正带领着民众街道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们提着大米、食用油、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前去探望民众社区独居老人婵姨。一进门,黄锦胜便熟练地将生活用品放在婵姨家的茶几上,牵过婵姨嘘寒问暖。

今年70岁的黄锦胜于2014年正式加入民众街道志愿者协会,但实际上,他投身公益已近40年。过去40年间,他始终坚持以助学、探访、谈心等形式向困难儿童和困难老人传递温暖,还自掏腰包为村民修路架桥,先后荣获中山市“一星级志愿者”称号、民众街道“优秀志愿者”称号、民众街道“乐善好施”奖等殊荣。近日,他还被评为2021年第三季度“中山好人”。

▎以助人为乐,累计资助善款近36万元

“婵姨,最近身体怎么样”
“你的被子够不够暖?”
“晚上上厕所一定要记得开灯”
……

面对黄锦胜的询问与叮嘱,婵姨的眼眶瞬间噙满了泪水,“他们每次来看我,我都十分感动。不但平常来帮我搞卫生、做家务,去年春节还买了菜陪我一起吃饭、聊天,我的心里满是温暖与幸福。”

记者了解到,婵姨的丈夫在20多年前去世,唯一的女儿嫁往坦洲,晚年只能独自生活。82岁的婵姨,便成为了黄锦胜多年来的重点关照对象。

人之为善,心善而美。在正式加入民众街道志愿者协会以前,黄锦胜就热衷于慈善公益。1983年,黄锦胜发现车头村全路段铺设的石粉路已年久失修,路面有许多坑坑洼洼的地方,给附近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黄锦胜便自己出资安排修路工人对村路破损部分进行填补;2014年,黄锦胜了解到小英生活在单亲家庭,妈妈又因为文化程度较低很难找到工作,生活拮据,便开始对小英一家进行资助……

40年来,黄锦胜从点滴小事帮起,为近千名困难学生和家庭提供生活费、书杂费、置换家具和电器等,累计资助善款近36万元。“金钱买不到助人的快乐。”黄锦胜表示,多年来,自己把做志愿者作为人生一大乐事。民众街道每年的慈善公益资助、扶贫济困日等公益活动上都能见到他的身影,他无私奉献的种种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从老到少、街坊邻里,大家都亲切地唤他一声“锦叔”。

▎受家风耳濡目染,传承熏染四方亲友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黄锦胜的父亲曾是车头村中一个生产队的队长,在计工分的年代,黄爸爸总是在农忙时节无私帮助村民播种、收割农作物,谁家有个体力活需要帮衬,黄爸爸也是一马当先、缓急相济。黄锦胜的母亲是一位懂得缝制衣物的女工,谁家衣服刮破、蹭坏了,总是黄妈妈帮着修补,也不收取一分费用,还告诉大家有需要尽管来麻烦她。沐浴着无私奉献大爱成长起来的黄锦胜,也拥有一颗济困扶危的心,“自小父母便教育我要坚持善心、善意、善行的原则,力所能及的帮助贫困弱小的人,化小爱为大爱。”黄锦胜说。

在黄锦胜的熏陶下,妹妹黄洪娇也加入了民众街道志愿者协会,“出钱又出力,很少人能做到,真的很佩服我哥哥,我要和他一直并肩将志愿活动做下去。”黄洪娇说,每次路过黄锦胜出钱出力修缮的那条公路,她都会想起黄锦胜为大家所做的贡献,也正是这条路种下了她心间慈善公益的火种。如今,黄锦胜的儿子、儿媳妇也成为热衷慈善公益的一员,一家人常常结伴做慈善,“做志愿者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我要一直和他们一起做下去。”黄锦胜坦言。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记者 陈伟祺
◆图+/记者 易承乐
◆编辑:唐益 
◆二审:查九星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