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季明芳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一项关于EB病毒与癌症风险的研究成果《EB病毒抗体与癌症风险——基于中国南方两个前瞻性队列的研究》(Epstein Barr virus antibody and cancer risk in two prospective cohorts in Southern China)。
该研究发现,EB病毒与多种癌症风险关联,为“EB病毒驱动型肿瘤”的理论提供了高等级证据,不仅重塑了EB病毒相关癌谱,还为病毒风险评估和高危人群精准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队列研究新突破:
EB病毒与多种癌症风险关联
据悉,该研究依托中国南方大型鼻咽癌人群筛查队列——中山队列和梧州队列,对超过7万名成年人进行了近十年的长期追踪随访,首次系统性揭示了EB病毒血清抗体阳性与多种癌症发病风险的显著关联。
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研究员季明芳介绍,研究结果表明EB病毒衣壳抗原抗体(VCA-IgA)阳性人群的总体癌症发病风险是阴性人群的4.88倍。
“这个研究,首次在大规模前瞻性队列中系统证实了肺癌、肝癌、淋巴瘤等常见癌症的风险也随VCA-IgA阳性而明显增加,抗体阳性人群罹患肺癌、肝癌和淋巴瘤的风险也显著升高,分别为1.76倍、1.70倍和3.20倍。”季明芳表示,即便剔除鼻咽癌,抗体阳性者患其他癌症的风险仍升高34%,且存在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抗体水平越高,风险越大),这种关联在癌症确诊前10年就已经存在,提示EBV可能对一系列常见恶性肿瘤存在更广泛的影响。
据悉,该研究还量化了EB病毒感染的疾病负担:中国南方地区约7.8%的癌症病例可归因于VCA-IgA阳性,即便排除鼻咽癌,仍有2.6%的癌症与EB病毒活动有关。此外,EB病毒与乙肝病毒在肝癌风险中存在协同作用。
为“EB病毒驱动型肿瘤”的理论提供了高等级证据
季明芳表示,这个研究是全球首个以前瞻性设计系统证实EB病毒与肺癌、肝癌等多种常见癌症关联的研究,为“EB病毒驱动型肿瘤”的理论提供了高等级证据,“研究不仅重塑了EB病毒相关癌谱,还为病毒风险评估和高危人群精准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悉,该研究核心思路来源于季明芳团队依托中山队列长期深耕的实践与思考,并与肿瘤研究所客座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肿瘤中心贾卫华教授和何永巧副研究员合作完成。季明芳、何永巧、汤敏中、薛文琼和俞霞作为核心贡献者,是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贾卫华教授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季明芳介绍,此项研究的成功,是中山市人民医院科研战略前瞻布局、扎实的队列平台建设能力,以及与顶尖团队协同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
编辑 王帆 二审 徐钧钻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