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科举“五试第一”的学霸,是敢撤“淫祠”的改革先锋,是编纂600卷巨著的岭南大儒,被认为是继丘濬、陈献章之后,岭南儒学的又一位集大成者,但相较于其他岭南著名学者,他的名字却鲜被后人提及。
直到2024年底,“四普”文物普查队员走进了白云山,他的家族墓群被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并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新发现的墓葬碑文显示,他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左侍郎”,并追赐谥号“文裕”。他就是香山籍明代中期的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黄佐。
新春伊始,香山书院邀请《香山文脉.黄佐卷》的编选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为书友们开启“遇见先贤”重磅系列课程之黄佐篇,将通过五讲课程《黄佐的人生经历与正德、嘉靖朝历史的变迁》《黄佐散文的特色与成就》《黄佐诗歌的情调与意境》《黄佐心目中的“广州人物”》《黄佐的理学及其与王阳明交往的意义》,以多个角度为中山读者拨开历史尘埃,回归明代的历史场景,以黄佐及其家族为个案,重新审视一个岭南人在明代历史舞台上的角色和贡献,脱呈出香山先贤的模样。

董上德,男,1959年生,广东顺德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从事古代戏曲史和小说史的研究和教学,开设《世说新语导读》《元杂剧研究》《明清文学史》等专业课程。
著有《古代戏曲小说叙事研究(修订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岭南文学艺术》(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世说新语别裁详解》(四川人民出版社,2022年)等。出任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史》“辽西夏金元卷”分卷主编兼主撰(该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全国通用的“马克思主义教材工程”用书,其第二版于2021年12月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由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发)。编选《香山文脉.黄佐卷》(广东人民出版社)
讲座题目
黄佐与正德嘉靖朝历史的变迁
关于黄佐
黄佐是明代中期的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方志学家,原籍香山县(今中山市)。

《黄佐的人生经历与正德、嘉靖朝历史的变迁》,以黄佐与明代中期的社会现实的关系为线索,讲述黄佐的家世、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结合他的作品里所见对明代社会的反映和描述,揭示黄佐眼中的明史。可以说,黄佐是正德、嘉靖朝风云变幻的见证者。
黄佐撰写的《泰泉乡礼》
正德十五年会试录第三册
黄佐所撰写的《香山县志》
彩蛋时间
正经事说完,说点“不正经”的
黄佐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的“书香顶配”家庭。祖父黄瑜是知名学者,父亲黄畿更是理学大家,母亲陈氏也出身名门。从小耳濡目染,黄佐6岁能诗,13岁通读四书五经,妥妥的“别人家孩子”。
趣闻彩蛋:黄家藏书堪比图书馆,黄佐后来修《广东通志》时,直接搬出家族藏书当“外挂”!
五试第一:正德十六年(1521年),黄佐连考乡试、会试、殿试均位居前列,直接杀入翰林院当编修,连皇帝都点赞“此子不凡”。
职场“反内卷”:别人忙着站队拍马屁,他却埋头编书讲学,甚至敢怼上司:“学问不精,何以治国?”
被派往广西当提学佥事时,黄佐开启“硬核模式”:
1. 拆庙办学:撤除迷信“淫祠”,改建书院,甚至让瑶族、壮族子弟免费入学,堪称“明代义务教育先驱”。
2. 编教材、办射礼:亲自编写教材推广儒学,还恢复古代射箭礼仪,把“素质教育”玩出花样。
黄佐一生写下270多部作品,其中最重磅的当属《广东通志》和《广西通志》:
修志狂魔:为编《广东通志》,他参考百余部地方志,连村口古碑都不放过,硬是把“潦草初稿”升级成明代方志典范。
百科全书:从地理风俗到海外贸易,从诗词歌赋到治国策论,他的《泰泉集》被《四库全书》盖章“明人学问第一”。
冷知识:他连琴谱都研究,堪称明朝“六边形战士”!
身处正德、嘉靖两朝乱世,黄佐既是参与者,也是记录者:
谏言皇帝:上书《新政要务疏》,直指官场腐败,劝嘉靖“少修仙多治国”(虽然皇帝没听进去)。
写诗吐槽:在《伏读嘉靖登极诏有述》中暗讽朝廷奢靡,被网友戏称“明朝鲁迅”。
程朱理学铁粉:他主张“理气合一”,连王阳明都找他辩论。
跨界美食家:在《广东通志》里详细记录岭南荔枝、海鲜吃法,堪称“明代舌尖上的中国”。
从科举学霸到方志鼻祖,从边疆改革家到思想大儒,黄佐用一生证明——真正的文化人,既能“为往圣继绝学”,也敢“为生民立命”。他的故事,是否让你想起某位“跨界大神”?评论区聊聊吧!

时间
2月9日(周日)上午10点
活动地点
香山书院大讲堂
活动报名

长按识别二维码报名
编辑 唐益 二审 冷启迪 三审 陈慧